
(1).聚气。《隋书·音乐志中》:“瘞玉埋俎,藏芬敛气。”
(2).忍气。形容谨慎、畏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给事﹞遣人至都索所寓宝货,大半为旧交乾没,敛气而归。” 清 龙启瑞 《复唐6*子实书》:“与乡人当道谈者,吾皆俛首敛气出之,诚万有不得已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敛气汉语 快速查询。
敛气是汉语复合词,由“敛”与“气”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本义及合成后的语境理解,具有文言色彩,常见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及权威依据:
敛(liǎn)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气(qì)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
基本义:抑制呼吸,使气息平缓
例句:
“他敛气凝神,瞄准靶心。”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引申义:收敛气势或情绪
例句:
“面对批评,他敛气低头,虚心接受。”
来源:《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
中医术语:固护体内精气
来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红楼梦》中“众人敛气屏息,听王熙凤发话”,体现紧张氛围。
气功强调“敛气入丹田”,以调和身心。
“遇事敛气”被视为涵养表现,如《礼记·曲礼》提倡“声容静,气容肃”。
(注:因古籍及专业书籍无网络公开版链接,暂不提供;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权威出版社官网获取原文。)
“敛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
指收敛呼吸、屏息静气,常见于需要集中精神或保持冷静的情境。例如武术练习中,通过控制呼吸提升专注力。
聚气
字面指凝聚气息,如《隋书·音乐志》中“藏芬敛气”,形容收敛气息或能量。
忍气
引申为克制情绪、谨慎行事。明代文献记载“敛气而归”即形容忍气吞声、隐忍退让的状态。
在武术、气功等领域,“敛气”是调节身心的基础技巧,强调通过呼吸控制实现内在平衡。日常生活中,也可比喻情绪管理,如遇冲突时“敛气凝神”以冷静应对。
闇修白狗子白蚂蚁白影珠般湼盘迸烈鳖盖车诚纯乘机打劫耽悦登献丁中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沸井封典风木之思父族鲠急公室光饼骇唬寒霜槐府画依虺韡江臯将离夹寨夫人棘刺解搆介事诫语界约九截九亲就食究讨机务鸡爪疯兰梦烂熟炼炭辽东半岛六幺令驴唇马嘴妙用内召偏挚强势其验如响蛇进审稿人沈井顺止腾荡天气形势握固闲定乡故枭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