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墙的意思、雕墙的详细解释
雕墙的解释
见“ 雕墙 ”。
亦作“ 雕墻 ”。1.饰以浮雕、彩绘的墙壁;华美的墙壁。《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墙。”一本作“彫墙”。 宋 苏轼 《超然台记》:“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朱6*德龙 《我所思》诗之三:“我欲从之胶与漆,雕墙遥睇空踟蹰。”
(2).指雕饰墙壁。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 晋灵 厚赋以雕墙,《春秋》以为非君。”
(3).指《书·五子之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夏 歌‘雕墻’,縟於 虞 代。”
词语分解
- 雕的解释 雕 ā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双雕。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塑。雕虫小技。 有彩绘装饰的:雕弓。雕鞍。雕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 同“凋”。 笔画数:; 部首:隹; 笔顺编号:
- 墙的解释 墙 (墻) á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门屏: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雕墙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雕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古籍和权威资料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指用雕刻、彩绘等工艺装饰的墙壁,即华美的墙壁。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这里指晋灵公奢侈,加重赋税来装饰宫墙。
这一含义在《书·五子之歌》中也有体现:“甘酒嗜音,峻宇雕墙”,形容宫室奢华。
-
引申含义
- 指代奢侈行为:如汉代王符《潜夫论·浮侈》提到“晋灵厚赋以雕墙”,批评统治者铺张浪费。
- 文献代称: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用“雕墙”代指《五子之歌》这一篇章。
二、其他语境
- 作为成语的争议解释
有资料提到“雕墙”比喻过分关注细节而忽视大局(如查字典网),但此用法未被权威古籍或词典广泛收录,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古籍例证
- 《超然台记》:宋代苏轼“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强调摒弃奢华,回归质朴。
- 诗词引用:如“雕墙遥睇空踟蹰”(朱德龙),借华美墙壁反衬心境。
四、总结
“雕墙”本义为装饰华丽的墙壁,多见于历史文献,后衍生出批判奢侈、象征浮华等引申义。需注意不同文献中的具体语境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雕墙(diāo qiáng)一词是指在墙壁上雕刻或雕铸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装饰技艺。它由“雕”和“墙”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雕(部首:刀,笔画:5)、墙(部首:土,笔画:7)。
雕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古代建筑时期,人们就开始将墙面雕刻成各种形式,以增添建筑的美感。这项技艺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繁体字“雕墻”也是对雕墙的写法,它在台湾和香港等地仍然广泛使用。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雕墙”的写法并未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同。
以下是一个关于“雕墙”的例句:“这座庙宇的墙壁上雕有精美的龙纹,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美丽的感觉。”
与“雕墙”相关的词汇有:“雕花”、“浮雕”等,它们都是指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雕刻的装饰技艺。
“白墙”可以作为“雕墙”的一个反义词,它指的是未经过雕饰的普通墙壁,没有任何装饰和图案。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