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揽辔的意思、揽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揽辔的解释

亦作“擥轡”。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揽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及文学角度综合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揽”指握住、把持(如“揽持”“独揽大权”),而“辔”是驾驭牲口的缰绳(如“鞍辔”)。组合后,“揽辔”字面意为挽住马缰绳,常见于古代诗文,如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揽辔止踟蹰”,或王安石“揽辔上层冈”。

  2. 发音与结构
    正确读音为lǎn pèi(非部分来源误写的“lǎn zī”),其中“辔”是核心表意部分。


二、引申与比喻意义

  1. 掌控局势的象征
    古代驾驭马车需通过缰绳控制方向与速度,因此“揽辔”被引申为掌握权力、把控大局,如“揽辔中原共死生”(柳亚子诗句)。查字典将其定义为“决策有方、掌控局势”。

  2. 政治抱负的体现
    在成语“揽辔澄清”中,该词进一步升华,表示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如《后汉书》中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一用法强调在任职初期立志改革、成就事业的决心。


三、文学与历史关联


“揽辔”从具体的驾驭动作,发展为象征权力掌控与远大抱负的词汇,兼具实用与文学双重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成语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中的“揽辔澄清”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揽辔是什么意思

揽辔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驾驭和控制马匹。在古代,驾车时使用的缰绳被称为“辔”,揽辔指的是用手握住辔绳,掌控马匹的行动。

揽辔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揽辔的拆分部首为手(扌)和辛。扌部表示手,辛部表示咸味。揽辔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揽辔的来源

揽辔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马车时代。在古代社会,马车被广泛使用于交通和战争。驾车人通过握住辔绳,以控制马匹的前进、停止和转弯,从而驾驭马车。

揽辔的繁体字

揽辔的繁体字为攬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揽辔在古代常见的古文字形为“》扌䝭》辛”。其中“》”表示横折,“䝭”代表手的意思。

揽辔的例句

1. 他熟练地揽辔驾驭着马车。

2. 聪明的骑手能够灵活地揽辔控制马匹。

揽辔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揽员、揽客、掌握、辅佐。

近义词:驾驭、操纵、控制。

反义词:放手、放任、松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