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揽辔的意思、揽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揽辔的解释

亦作“擥轡”。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揽辔"为汉语复合词,本义指握住驾驭牲畜的缰绳。《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执持马缰"的动作,古代多用于描述官吏初到任时整饬吏治的象征性举动,引申为官员整顿纲纪、治理政务的职责担当。

该词可拆解为"揽"与"辔"两个语素:前者表"执持、掌握"义项,《说文解字》注"揽,撮持也";后者指代驾驭牲口的缰具,《周礼·夏官》郑玄注"辔,御马索也"。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史记·袁盎传》"揽辔止行"的记载,生动展现控驭车马的场景。

文学语境中,"揽辔"常被赋予政治隐喻。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揽辔澄清志未酬"表达治国抱负,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此句"得老杜遗风"。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的"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此典故成为后世士大夫责任意识的典型表述。

从词义演变角度看,"揽辔"经历了由具象动作到抽象概念的转喻过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凡言揽辔者,皆取总持之义",这种语义泛化使得该词在《资治通鉴》《明史》等典籍中常作为官员履职的代称。现代汉语中虽较少使用本义,但在"揽辔澄清""揽辔中原"等成语中仍保留着政治治理的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揽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及文学角度综合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揽”指握住、把持(如“揽持”“独揽大权”),而“辔”是驾驭牲口的缰绳(如“鞍辔”)。组合后,“揽辔”字面意为挽住马缰绳,常见于古代诗文,如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揽辔止踟蹰”,或王安石“揽辔上层冈”。

  2. 发音与结构
    正确读音为lǎn pèi(非部分来源误写的“lǎn zī”),其中“辔”是核心表意部分。


二、引申与比喻意义

  1. 掌控局势的象征
    古代驾驭马车需通过缰绳控制方向与速度,因此“揽辔”被引申为掌握权力、把控大局,如“揽辔中原共死生”(柳亚子诗句)。查字典将其定义为“决策有方、掌控局势”。

  2. 政治抱负的体现
    在成语“揽辔澄清”中,该词进一步升华,表示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如《后汉书》中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一用法强调在任职初期立志改革、成就事业的决心。


三、文学与历史关联


“揽辔”从具体的驾驭动作,发展为象征权力掌控与远大抱负的词汇,兼具实用与文学双重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成语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中的“揽辔澄清”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鲅鲅白蔕摆对剥削阶级赐敕垫发典厚刁萧厄难二生法出多门仿古飞梭匪营风切亘久归去珪社罕发函授生环境监测回观殭尸戒条境遇进竞纠发就绪嫉贤妒能駏虚开花衣空前绝后匡谬陵越林檎乾林下士马法麪疙瘩慓士拼法铺卧铺扬蜣蜋签牌骑驿曲刃躯身沙质声利客素面朝天煻灰探黑白贪荒天扃驼毯瓦窦文深之柱霞旦香室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