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麪糊的意思、麪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麪糊的解释

亦作“麵糊”。1.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汤洗疥,拭令乾,煮麵糊,热涂之,即愈也。”引申为糊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麵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

2.指性格黏糊的人。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是个面糊,有什么厉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麪糊(miàn hù)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词义解析需结合不同语境与方言差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及《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该词主要有以下两重含义:

一、名词性含义

指用面粉加水调制的糊状物,常用于制作面食或作为黏合剂。例如:“北方人烙饼前,常要搅一盆麪糊”。此用法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为常见,是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形容词性含义

  1. 描述物体柔软无韧性:常见于江淮官话区,如“这布料太麪糊,不经穿”;
  2. 形容人性格优柔寡断:多用于晋语方言,如“他办事麪麪糊糊,不够果断”。

该词在《广韵》中本作“麪”,《说文解字》释为“麦末也”,其词义演变体现了汉语从具体物质到抽象性状的语义扩展规律。现代标准汉语中,“面糊”为规范写法,但“麪糊”仍保留于方言及历史文献中。

网络扩展解释

“麪糊”(同“面糊”)主要有以下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烹饪材料
    指用面粉加水或牛奶、肉汤等液体调成的糊状物,常用于煎饼、油炸食品的外层包裹或作为糨糊使用。例如制作鸡蛋饼时需先将面粉调成面糊。

二、方言与引申义

  1. 食物特性
    在方言中可形容食物口感柔软、纤维少,如煮烂的面条或粥类食物。
  2. 性格描述
    引申为形容人性格优柔寡断、做事拖沓,如“这人太面糊,半天拿不定主意”。

三、其他说明
该词在网络解释中被简化为“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而国语词典强调其作为食品原料的功能。需注意语境差异,实际含义可能因地区或使用场景变化。

建议如需权威释义,可进一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或地方方言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嗷然拜表百奸傍境背包客别有滋味蚕蚁出街辞不达义慈姑倒垂凋耗雕龙客低佪订租威海卫专条额征发毛翻拆轓騑纺砖反听内视光缆光纤古今谷芒果茹皓皜鹤头合子钱火劫火妻灰子娇妍节节荩言金真鸡子寄足骏蹄巨识离翍趢趗贸费嫫母牵肠挂肚侵犯清波器赏榷矾三不惑收刀检卦厮禁岁竟孙谢填寡通可讬笔晚志卫跸纤挠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