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司空的意思、国司空的详细解释
国司空的解释
战国 时 秦 官名。《商君书·境内》:“其攻城围邑也。国司空訾其城之广厚之数,国尉分地,以徒校分积尺而攻之。” 高亨 注:“ 朱 ( 朱师辙 )又説:‘国司空, 秦 官名。’或説:‘訾,量也。’按,国司空掌工事,訾是丈量。”
词语分解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 司空的解释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 ∶姓详细解释.官名。相传 少昊 时所置, 周 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 汉 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后去大字为司空,历代
专业解析
国司空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中央重要行政职官,主要职能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秦汉时期设立的中央官职,位列九卿之一,主管国家工程营造、刑徒管理及水土治理事务。其职权涵盖:
- 工程督造:主持宫殿、陵墓、道路等国家级工程建设(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 刑徒监管:管理服劳役的罪犯,调配劳动力参与工程(《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司空,掌水土事……凡囚徒之事皆属焉")。
- 水利治理:统筹水利设施修建与防洪工程(如《后汉书·百官志》记"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
二、历史沿革
- 起源:西周已设"司空"一职,位列三公,主管土木工程(《周礼·冬官考工记》)。
- 秦汉定制:秦统一后沿置,汉成帝时改称"大司空",东汉并入司徒职权(《通典·职官二》)。
- 职能演变:隋唐后演变为工部尚书,不再保留原官名(《文献通考·职官考》)。
三、典籍依据
释义综合以下权威文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国司空,秦汉官名,掌工程刑徒。"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司空为九卿之一,主土木营建及罪徒劳役。"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蒙恬曾任司空,督修长城。
- 《汉书·百官公卿表》:详述西汉司空职权范围。
说明:因"国司空"为历史专有名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多援引古籍,本文未提供网页链接,所有引用均标注典籍名称及内容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国司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官职称谓,主要职责涉及土木工程、军事工事测量等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国司空”一词由“国”(国家)、“司”(掌管)、“空”(通“工”,指工程)三字构成,字面含义为“国家工程主管”。该官职最早见于《商君书·境内》,记载其在攻城战中负责测量城墙尺寸、分配工程任务()。
二、具体职责
- 工程测量与规划
在军事行动中,国司空需“訾其城之广厚之数”(测算敌方城墙的宽度与厚度),为国尉分配作战区域提供数据支持()。
- 土木工程管理
主管国家土木建设,包括城池修筑、水利工程等,类似后世工部的职能()。
三、历史背景
- 起源:战国时期秦国设立,属中央重要官职,体现秦国重视军事与工程结合的治国策略()。
- 演变:秦汉时期“司空”职能扩展,汉代司空位列三公,掌水土工程、法律监督等,但“国司空”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官职,未延续至后世()。
四、相关文献
主要记载于《商君书·境内》,后世学者如高亨、朱师辙等对其职能进行过考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司空”在不同朝代的职能变化,可参考《周礼》《汉书》等典籍,或查阅中的历史梳理。
别人正在浏览...
班衣戏彩卑陋鼻孔朝天勃然不料诚心诚意扯縴拉烟创伤打瞌铳单寡单民打油飞地下水回灌幡棨烦撋黼宸扶架官契瓜期寡闻少见扢搭搭骨瘦如柴古文观止寒胶护工溷亵溷杂强嘴拗舌计臣荩草景数金缕金融巾衍跽坐乐土丽法令盆淋森吏役炉气率率弥邈啮檗吞针鸥保庞厚掊敛戚藩清味穷神观化诠正热化哨尖儿踏雷袒割陶家菊天枝亭伯僮男小摊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