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大6*法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缕汉语 快速查询。
“金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丰富且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金缕衣是古代用金线编织的华贵服饰,多见于帝王或贵族墓葬。例如,三国时期曹丕在《营寿陵诏》中提到“烧取玉匣金缕”,这里的“金缕”即指金缕玉衣的残片。汉代墓葬中常见此类文物,如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常用于形容精细的金线装饰。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金缕绣罗襦”,描绘了富家女衣物的奢华。清代陈维崧的词中也有“金缕鞋帮”的描写。
多用于器物装饰,如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中“幡悬金缕”,指金属流苏类的饰物。唐代温庭筠的词中“双鬓翠霞金缕”亦指头饰上的金属穗。
如唐代罗隐《金陵思古》中“绮筵《金缕》无消息”,此处代指与金缕相关的乐曲。
此义项较为少见,可能因柳条细长如金丝而得名,多用于诗词中的比喻。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文物案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代墓葬考古资料。
金缕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金”和“缕”两个字组成。
“金”字的部首是“金”部,由4个笔画组成;“缕”字的部首是“缶”部,由9个笔画组成。
“金缕”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纺织工艺中。在古代,人们用金丝或者黄金制作出的线线称为“金缕”,这种线线主要用于装饰和点缀衣物。
在繁体字中,“金缕”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都是“金缕”。
在古代,写“金缕”字时,并没有和现代汉字一样的标准写法。因为汉字的演变和历史长河的流转,汉字的写法也随着不同的时期而发生了变化。
1. 她衣衫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金缕。
2. 这幅画的金缕线绣得非常精细。
1. 金缕玉衣(形容华丽,贵重的饰物)
2. 金缕曲(一种音乐曲调)
金线、金丝
破线、破缕
騃女痴儿拔号摆忙拜邑陂侈避责台昌会诚心晨明车徒冲服词史戴头觝巇斗纽独根女肥润烽逻妇仪灌寖丱歲孤立和气致祥幻影鲫瓜子静讽卡奔塔利亚湾空妇房坤灵浪拽梁鷰緑甘靡倾闹茶疟鬼牛腩哝哝唧唧陪哭评卷毗赞浅方清跸轻型深一十人九慕十史寿宴衰耄水木匠四逆田农惕慑屯如猬须文褓闻风远遁卧镇五旦无介无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