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的书契、符信。《周礼·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孙诒让 正义:“官契,即小宰八成之书契也。” 唐 王建 《赠胡泟将军》诗:“朱牌面上分官契,黄纸头边押勅符。”
(2).民间典卖田产向官府纳税注册的契据。《文献通考·征榷六》:“﹝ 宋 乾道 ﹞七年,臣僚言:民间典卖田产,必使之请官契,输税钱。”
“官契”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历史文献和现代解释如下:
官府书契或符信
指古代官府用于管理事务的正式文书或凭证,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周礼·天官·宰夫》记载:“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说明官契是官府存档的重要文件。
民间交易的官方认证契据
特指民间在典卖田产、房产时,向官府纳税并登记注册的契约。这类契据需加盖官方印章(如朱红官印),称为“红契”;未经验证的私下交易则称“白契”或“草契”。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历史制度及实际案例,反映了“官契”在行政管理和民间交易中的双重作用。
官契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官方签发的文件或证书,用于确认官员职位或地位的文件。它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官契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宀和大,部首宀表示与屋有关,部首大表示与人有关。它的笔画总数为12划。
官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最初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发给官员的任命信或职务证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意义逐渐扩展,也可以指其他由官府颁发的证书或文件。
官契的繁体字为「官契」,和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官契这个词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写法为「官諱」,諱为古代左上角为讠的字形,表示与言语相关的含义。
1. 我收到了一封官契,确认我晋升为副县长。
2. 这份官契是我母亲的职位任命证书。
3. 官契的到来意味着他成功地通过了选举。
官契组词示例:官方、契约、官府、证书、公文、任命
官契的近义词包括:官函、文书、公函、公文、文牍。
官契的反义词可以是非官方、私人、个人或非法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