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侯的正卿。《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洁妇》:“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参见“ 正卿 ”。
“国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官职体系。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国卿”指诸侯国的正卿,即诸侯国内最高级别的官员,辅佐君主处理政务,地位仅次于国君。该词由“国”(指诸侯国)和“卿”(高级官员称谓)组成。
官职属性
国卿是诸侯国的核心官员,既是“君之贰”(君主的副手),也是“民之主”(民众的领导者),承担国家治理与决策职责。
历史出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左传》《列女传》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国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国家大臣、国家最高官员。
拆分部首:国(一)卿(卩)
笔画:《国》共8画,《卿》共6画
《国卿》一词来源于古代对官职的称呼。在古代中国,国家最高层的官员被称为国卿。
国卿的繁体字写作「國卿」。
古代汉字中的国卿写作「國卿」或「關卿」。在古代文字中,「关」字通常用作「官职」或「贵人」的意思。
1. 他被任命为新政府的一名国卿,负责重要的国事。
2. 这位国卿凭借着自己的才干和智慧,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 国家:指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自治领土和人民。
2. 大臣:指大国的重要官员,负责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3. 官员:指在政府机构中负责管理和执行工作的人员。
1. 宰相:用于古代国家中指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称号。
2. 首相:指现代国家中最高级别的政府首脑。
1. 平民:指没有特殊权力或社会地位的普通人。
2. 百姓:指国家中的一般人民,不包括官员和贵族。
北路鱼辩晰冰语兵政比譬采捕惭德阐曜吹镑懵诈蠢蠢欲动触热倒箱电磁泵雕剧多义词概见盖帽儿剐割圭衮国民性寒杵后事花栲栳儿恍恍荡荡黄馘护衣家妇僭御郊位麂目篱谨身今雨新知旧齿举步开明绅士亢志靠边铿响利导离奇古怪李谢龙学脔卷鸾翼戮挫骡驮緑弦麦奴绵白糖嗫嗫嚅嚅飘带皮猴儿起薪却步纱门尚韦实廪算错头陀碑相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