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at happened afterwards]∶后来发生的事情(多见于章回小说)
此是后事,暂且不表
(2) [funeral affairs]∶丧事
三天办完后事
(3) [sth. after dead]∶生前未尽之事
老头子感到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已经着手安排后事
(1).后来的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子实云,虽有后事, 晋 勿与知可也。” 唐 白居易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诗:“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红楼梦》第三二回:“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2).身后之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 爽 辅少子。”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纳》:“ 纳 遂授以后事,言毕而卒。”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医》:“医醒而大病,自知不起,乃以其语告妻,嘱托后事。”
(3).《礼记·丧服小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 孔颖达 疏:“后事,谓葬父也。”后泛指丧葬事宜。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 圣俞 卒,於是贤士大夫又走弔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夫人一边啼哭,一边教人禀知三位同僚,要办理后事。” 巴金 《家》三二:“大表哥,现在也不是哭的时候,应该赶快给 梅姐 办后事才对。”
(4).后方事宜。《晋书·山涛传》:“ 钟会 作乱於 蜀 , 文帝 将西征。时 魏 氏诸王公并在 鄴 ,帝谓 涛 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高祖 将谋内讨,以 晋阳 根本,召 琛 留掌后事。”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 樊僕射 泽 以 襄阳 兵战 淮西 ,公以参谋留府,能任后事。”
"后事"作为汉语复合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双重释义体系。从权威辞书释义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人死后需要处理的事务",特指殡葬礼仪、遗产分配等事宜,如"料理后事"已成为固定表达。这一义项可追溯至《礼记·丧服小记》记载的古代丧仪制度,体现了宗法社会对身后事务的程序化规范。
另一释义维度源自《汉语大词典》,该词可指"后续发展的事态",常见于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后事之师"即用此引申义,鲁迅《彷徨》中"且听后事分解"亦属此类用法。现代汉语中该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体,具有承前启后的叙事功能。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说文解字》将"后"解作"继体君也",本义为君主继承者,后衍生出时间序列的后续含义;"事"在甲骨文中象形双手执器,本指职务,后扩展为各类事务。二字组合完整保留了汉语词汇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轨迹。
“后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语境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人死后的事务
指与丧葬、遗产分配等相关的身后事宜,如“料理后事”。这一用法常见于日常对话或文学作品中,例如《三国志》中记载“吾疾甚,以后事属君”。
事情结束后的处理
引申为某项任务或事件完成后的收尾工作,例如“工作后事需总结清理”。
后来的事
多用于章回小说或历史文献,表示后续发展。如《红楼梦》中“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后方事宜
古代特指战争中的后方事务,如《左传》记载“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
总结来看,“后事”的核心含义围绕“身后事务”展开,但在不同语境下可扩展为后续事件或收尾工作。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三国志》等文献来源。
鼈壳拨发蚕箪参横斗转觇觎痴妒吃栗多鸱视狼顾豖豖垂光醇精村虔寸阴尺璧靛草遏音厄灾蜂附云集风起云涌分朋引类焚杅公晳合异淮海戏回描晦望火州狐仙夹缝瞯然交杯盏郊郭箕皓流産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龙舌草露覆瞑目密致默化脑筋撚粉廿四史牛口之下怒浪潜窃阳剽钦重曲谕三崔桑林祷扇子视微知着士行汤殿帖服铜壳子无精嗒彩五刑斆死小头戏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