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馘的意思、黄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馘的解释

黄瘦的脸。借指贫弱、年老者。《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閭阨巷,困窘织屨,槁项黄馘者, 商 之所短也。” 成玄英 疏:“头面黄瘦而馘厉。”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向之食於四公子、 吕不韦 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於布褐乎?” 明 李贽 《大臣传四·文彦博》:“君子固乐於嚮用矣,彼小人者独肯甘心老死于黄馘乎?”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故丰年而儿号寒,有业而妻啼飢,寡母倚门而黄馘,老翁曝日而无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黄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根据现有资料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单字拆分:

  1. 黄(huáng):原指颜色,引申为面色发黄(病态表现)。在口语中也可表示“失败”(如“买卖黄了”)。
  2. 馘(guó):古义为战争中割敌耳计数,但在此词中读音标注为xù,属于罕见用法,可能与古汉语通假或方言异读有关,建议核查《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确认。

使用提示:

示例语境:

“连年灾荒,百姓皆面呈黄馘,步履蹒跚。”——此类描述多用于强调困苦境遇中人的羸弱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馘的意思

《黄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献祭用的黄白色牲畜。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馘的部首是『黄』,笔画数为13。

来源

《黄馘》一词源自于古代中国,这是一种古代祭祀的仪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们会将献祭用的黄白色牲畜供奉给神明。

繁体

《黄馘》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黃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些不同,但《黄馘》的基本形状保持一致。古代汉字的笔画结构相对简单,书写方式有所变化。

例句

1. 在古代,人们经常举行黄馘仪式以祭祀神灵。

2. 黄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组词

馘伐、馘死、馘首、黄牲之馘。

近义词

祭祀、供奉、献祭。

反义词

保留、保存、保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