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参与校阅。 清 汪日桢 《<吹网录>序》:“﹝ 叶廷琯 ﹞先生没,其甥 陈通判 德铭 谋不朽其言,校而写於木……而督刊参閲, 雷明经 浚之力最多。”
(2).参看。 冰心 《南归》:“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 藻 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参阅汉语 快速查询。
“参阅”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参考并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或文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辅助理解、做出判断或进行深入研究。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用法分析:
参考并阅读
指在查阅某一资料时,同时对照其他相关文献或文件进行阅读,以补充信息或验证内容。
例: 撰写论文时需参阅多篇学术期刊,确保论据充分。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8页。
链接: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介绍
辅助性查阅
强调通过阅读其他资料辅助理解主文本,常见于注释、工具书或学术研究场景。
例: 古籍整理中,生僻字常标注“参阅某文献某卷”,指引读者延伸阅读。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卷10,第356页。
文件批阅流程
在公文处理中,“参阅”指领导或相关部门审阅文件后提出意见,但不直接批复。
例: 该报告已提交分管领导参阅,待进一步批示。
来源: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四章第二十二条。
学术引用规范
用于标注间接参考的文献,提示读者可选择性对照阅读,区别于直接引用的“参见”。
例: 此观点源自Smith(2010)的理论框架(参阅第三章)。
来源: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
词语 | 区别 | 示例 |
---|---|---|
参考 | 侧重借鉴,不强调阅读过程 | 仅供参考,勿直接引用 |
参见 | 直接指向具体内容 | 详见正文(参见第5条) |
查阅 | 强调查找动作 | 查阅档案、数据库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139页。
定义: “为学习或研究而阅读相关材料。”
中华书局,2010年,酉集上“言部”,释“参”引《增韵》:“相访也。”
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30页。
注: “参”通“叁”,引申为交互验证,“阅”即检视文本。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及语言规范文件,释义精准、来源可考,适用于学术、出版及日常语言规范场景。
“参阅”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参考或比对。常见于学术写作、公文处理等场景,强调通过多方资料验证信息的准确性。
二、具体义项
参看比对 现代最常用含义,指在论述过程中查阅其他文献以辅助论证。例如冰心在《南归》中写道:"并参阅藻的日记"(),即通过日记内容补充回忆。
参与校阅 清代文献中的特殊用法,如汪日桢《序》中记载的"督刊参阅"(),指参与文稿校对工作。该用法现已少见。
三、应用场景
四、近义词辨析
与"参考"的主要区别:
▶ 参阅:侧重对比验证(如法律条文引用)
▶ 参考:强调辅助理解(如引用工具书)()
五、使用建议 涉及重要信息核实时,建议采用"参阅"以体现严谨性,如合同条款注明"参阅某法规",比"参考"更具约束力。
宝赤刀悲笳逼隘辩智彪章博极不可造次步师操断漕运司簇辇道达凡笼奉献高挑子官臣鳏处姑苏台骇栗含丝虫黑丸化覃谏笋叫奡燋夭敬献禁昏家计值橘子油空名堂牒诳动掠地两部鼓吹嘹呖丽锦六月起义毛司麻实磨濡狞丑旁骑陪列屏间孔雀勤伫丘冢乳彘散束山箐神色不动市舶使受月霜台私照通币推穷土酒务穑小支斜仄心慈面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