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参与校阅。 清 汪日桢 《<吹网录>序》:“﹝ 叶廷琯 ﹞先生没,其甥 陈通判 德铭 谋不朽其言,校而写於木……而督刊参閲, 雷明经 浚之力最多。”
(2).参看。 冰心 《南归》:“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 藻 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参阅汉语 快速查询。
“参阅”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参考或比对。常见于学术写作、公文处理等场景,强调通过多方资料验证信息的准确性。
二、具体义项
参看比对 现代最常用含义,指在论述过程中查阅其他文献以辅助论证。例如冰心在《南归》中写道:"并参阅藻的日记"(),即通过日记内容补充回忆。
参与校阅 清代文献中的特殊用法,如汪日桢《序》中记载的"督刊参阅"(),指参与文稿校对工作。该用法现已少见。
三、应用场景
四、近义词辨析
与"参考"的主要区别:
▶ 参阅:侧重对比验证(如法律条文引用)
▶ 参考:强调辅助理解(如引用工具书)()
五、使用建议 涉及重要信息核实时,建议采用"参阅"以体现严谨性,如合同条款注明"参阅某法规",比"参考"更具约束力。
「参阅」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参」和「阅」。
「参」字的部首是「又」,总共有8个笔画。
「阅」字的部首是「门」,总共有10个笔画。
「参阅」一词来自于古代文献中的用语,一般含义是“参考或查阅”。在古代官员撰写公文的时候,常用「参阅」这个词来表示参考了其他文献或文件。
在繁体字中,「参阅」被写作「參閱」。
在古代,「参阅」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例如,西汉时期的古籍《广雅》中记载的写法是「參览」。
1. 我在写论文之前,先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2. 求职前,我经常参阅招聘网站上的信息。
参考、参考书、参考资料、参与、参观、参与者、参议员等。
参考、查阅、查询、检索、研究等。
忽视、漠视、忽略、忽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