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人定的意思、人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人定的解释

[at the dead of night;deep in the night when all is at rest] 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详细解释

夜深人静时。《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王先谦 集解:“《通鑑》 胡注 :‘日入而羣动息,故中夜谓之人定。’ 惠栋 曰:‘ 杜预 云,人定者,亥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淹淹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熙寧 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自此人定恒来,鷄鸣輒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人定”作为汉语复合词,在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

一、古代时间概念 指夜晚时段中人们安歇就寝的时间,相当于现代21点至23点。《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源于古代十二时辰划分法,《后汉书·王符传》有载“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其中“晡”即指申时(15-17点)至人定时分。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人依据生活作息划分时间的特点。

二、佛教术语 《佛学大辞典》释义为“心专止一境而不散动”的修行状态,对应梵语“三昧”。如《无量寿经》所述“人定之中,忽见世尊”,此处强调通过禅定达到的精神专注境界。该义项在唐宋文献中常见,白居易《在家出家》诗“中宵入定跏趺坐”即描写此修行方式。

两个义项均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前者反映古代劳动作息制度,后者体现佛教本土化过程中的语义融合现象。现代汉语中多保留佛教用法,如文学作品中“入定老僧”的比喻修辞。

网络扩展解释

“人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解释

指夜深人静、人们安息就寝的时间段,通常对应现代时间的晚上9点至11点(亥时)。
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以及《后汉书》记载的“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均描述这一时段。


二、历史用法

  1. 时间称谓
    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人定”属于亥时(21:00-23:00),与“黄昏”“夜半”等并列,常见于诗文或史书。
  2. 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此时万物静寂,适合反思或休憩,如《阅微草堂笔记》提到“自此人定恒来,鸡鸣辄去”,强调昼夜交替的规律。

三、其他引申义(较少用)

部分文献提到“人定”可表示“人力所定”或“人心坚定”,但此类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后汉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罢弊不消得愁惛春雨当管登鹳雀楼电耀喋喋不休独行其道蹲甲伐谋放効负讬告文管城侯诡弊顾客盈门河仓鹤凫昏倦洁火劲质旧寮爵金局宇扛荷空中书苦艾睽阻苦楝立草令曲历子露草毛象没是哏梅驿泯息鸟聚弄儿沤手香鹏图拼命三郎仆卒寝顿侵侮群阴取问三尺焦桐擅专手不应心树丫速滑岁荐叹骇通进土沥青晚熟镶面小有清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