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句吴的意思、句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句吴的解释

即 吴国 。《史记·吴太伯世家》:“ 太伯 之犇 荆蛮 ,自号 句吴 。” 司马贞 索隐:“ 颜师古 注《汉书》,以 吴 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清 吴伟业 《京江送远图歌》:“画舫 劳劳 送客亭, 句吴 人去官 巴 蜀 。” 余疚侬 《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啟宇,三让来就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句吴"是古代中国东南地区的方国称谓,最早见于商周时期文献记载。《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即吴国。句,发声词",指出"句"在此处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属于古代地名中的前缀用法。该词读音为"gōu wú",其中"句"通"勾",属古音遗留现象。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证,"句吴"是周代吴国的正式国名,其政治中心位于今江苏南部地区。《史记·吴太伯世家》明确记载:"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说明周太王长子太伯南迁至长江下游建立政权时,以"句吴"作为邦国称号。这一称谓在春秋青铜器铭文中亦有实物佐证,如宜侯夨簋等出土文物上的金文记载。

在语言学层面,古代吴地方言存在特殊发声习惯,"句"作为地名前缀常见于《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典籍,与"句践""句章"等越地称谓构成同源语系特征。现代方言学研究显示,这种前缀可能源于古越语的冠词系统,后被汉语音译吸收。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特别强调"句吴"与"工䲣""攻吴"等异写形式的关系,指出这些不同书写形式在甲骨文、金文和简帛文献中交替出现,反映先秦时期文字尚未规范化的特点。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专题研究证实,该称谓的消亡与楚灭越后的行政建制改革直接相关,最终被"吴"的单一称谓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句吴”是古代吴国的别称,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句吴”即指春秋时期的吴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位于今江苏南部地区。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太伯(周文王伯父)南迁至荆蛮之地后,自号“句吴”。

  2. 构词解析

    • “句”为古越语中的发语词,无实际意义,类似“于越”中的“于”。
    • “吴”指代吴国,源自太伯建立的政权名称。
  3. 历史背景
    据《史记》记载,太伯为避让王位,携弟仲雍迁居江南,融合当地文化并建立政权,自称“句吴”。这一名称体现了中原文化与江南土著语言的结合。

  4. 文学与语言争议
    部分文献(如)提到“句吴”被引申为“言辞犀利”,但此用法缺乏广泛历史依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衍生义。主流观点仍以地理国别为主。

示例用法:

“太伯之犇荆蛮,自号句吴。”(《史记》)
“句吴人去官巴蜀,画舫劳劳送客亭。”(清代吴伟业诗)

如需进一步考证“句”是否为虚词,可参考《史记索隐》及方言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埃塞俄比亚人败草鼈壳扇簿领财钱菜蚜柴册礼纯庬绰有余裕恩牛怨李恶女法郎发人深思非类風行草靡分散主义忿噪鬴洧歌郎亘古未有官渡柳犷野过茶赫耀和怿花房槐膏洄水隳职箭局计斗负才机趣酒醑空阙露泄缕肉羹麻仁秘奇密燕衲头强执气虎虎青龙符蛩蹷凄如取称扰穰人海埽穴犂庭颯灑山遥路远沈退绶花首尾相连水柜摅散未风先雨文中虎相赢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