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恩牛怨李的意思、恩牛怨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恩牛怨李的解释

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 、 李德裕 为首,党争激烈。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 清 钱谦益 《<范勋卿文集>序》:“五十年以来,恩 牛 怨 李 之残局,清流白马之遗恨,读先生之文,可以考见一班。” ********* 《闻杨杏佛被害感书》诗:“恩 牛 怨 李 成何事,生死无由问 伯仁 !”参阅《新唐书·李德裕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恩牛怨李

“恩牛怨李”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成语,源自唐代“牛李党争”的历史事件,现多用于形容因政治立场或利益关系而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截然相反的情感态度。以下从语义、典故及现代引申义三方面解析:


一、语义解析


二、历史典故溯源

该成语直接关联唐代中后期持续近40年的“牛李党争”(808年—846年):

  1. 党派对立:
    • 牛党:以牛僧孺为首,代表科举出身的庶族官僚,主张改革藩镇割据;
    • 李党:以李德裕为首,代表士族门阀势力,主张强化中央集权。
  2. 立场反复:

    官员常因权力更迭被迫依附不同党派,今日受牛党提拔而感恩(“恩牛”),明日因李党打压而怨恨(“怨李”),凸显政治生态的功利性。


三、现代引申义

  1. 情感矛盾:

    形容对同一对象因利益变化而产生爱恨交织的心理,如职场中对领导既依赖又不满的态度。

  2. 立场摇摆:

    批判无原则的投机行为,如为私利频繁转换阵营或态度。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该成语属冷僻典故,权威在线释义较少,建议以纸质词典及正史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恩牛怨李”是一个源自唐代历史事件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发音与基本含义


二、历史背景

  1. 时代背景:
    该成语源于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年-859年),朝臣分为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史称“牛李党争”。两派在科举、藩镇政策等方面长期对立,争斗持续近四十年。

  2. 核心矛盾:
    牛党代表科举出身的庶族官员,主张改革;李党代表世家大族,维护旧制。双方互相排挤,导致朝政动荡。


三、成语的引用与扩展


四、注意:其他解释的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对人态度不一,感恩与怨恨并存”,但根据高权威性来源及历史文献记载,此说法不准确,可能是对成语的误解或混淆。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考证,可参考《新唐书·李德裕传》。

别人正在浏览...

百流榜吏拔赵帜婢贱碧虚不留余地谗怒答报带厉迭遍定食斗煎斗擞敦淳逢蒙封埴焚林而畋负步高车驷马规靡化流歡浃箭端讲灯讲祀减竭箭箬醮告稽命掘取絶圣弃知絶手均徧令君香刘表牛曼姬密结拟断泞潦旁见侧出清天青杨稔究神流气鬯沈沔深邃食亲财黑説法台死期琐琐碌碌谈道田戍通陈通字退色未成一篑魏源武部闲云隰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