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晦气。《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亲戚朋友,也都道他退气穷鬼,对面俱不相招。”
“退气”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根据语境不同含义有所差异:
1. 失去勇气或斗志
指人在面对困难时退缩不前,失去坚持的毅力。例如:“遇到挫折就退气的人,很难成就大事。”
2. 晦气、倒霉
这一含义较为古旧,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方言,表示运气不佳或遭遇不顺利。例如:“亲戚朋友见他退气穷鬼,都不愿来往。”(出自《豆棚闲话》)
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方言考据,可参考《豆棚闲话》等文献。
《退气》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消除怨气、愠怒或不平的情绪,恢复平静和理智。
《退气》的部首是气(气旁),它的笔画数为11。
《退气》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春官宗伯·太宰·大司冲胥》中,用来描述君主需要收敛怒气、消除不满情绪,以保持智慧和公正。
《退气》的繁体字为「退氣」。
古时候写作「退气」是指采用篆书或隶书的字形,相对于现代简化字「退气」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
1. 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冷静退气,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2. 他学会了如何退气,不再轻易发脾气。
退气可以与其他词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1. 脱气(指排除或消除内部或外部的不良影响)
2. 泄气(指因失败、挫折或失望而失去勇气、信心)
3. 败气(指因懦弱或气节不强而失去斗志和勇气)
与退气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忍气吞声(指默默忍受******或委屈)
2. 屈服(指因势力、压力或困境而屈从)
3. 淡定(指保持平静和冷静的心态)
与退气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气愤(指因受委屈、不公正或不满而产生愤怒情绪)
2. 怒火(指内心憋得火气难消,愤恨的情绪)
3. 发怒(指因受到刺激或气愤而情绪激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