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鉤栏 ”。
钩阑,又作“勾栏”或“钩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栏杆的一种重要形制,尤其常见于楼阁、殿堂、桥梁等建筑的台基边缘或楼层周边。其核心含义与结构特征如下:
曲形栏杆结构
钩阑指带有弯曲扶手(寻杖)的栏杆系统。其典型特征是在垂直的立柱(望柱)之间,以横向的寻杖连接,下部常设华板或镂空装饰,整体呈现优美的曲线造型。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083页;《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第1652页。
“钩”字溯源
“钩”源于其扶手(寻杖)的弯曲形态,形似钩曲,故得名。宋代《营造法式》将栏杆分为“重台钩阑”与“单钩阑”两类,均以寻杖的钩曲为标志性特征。
来源:《中国建筑术语辞典》(建筑工业出版社),第211页。
安全防护与空间界定
钩阑首要功能为围护建筑边缘,防止坠落,同时划分空间层次,增强建筑立体感。多见于高台、楼阁、亭榭等需登临的场所。
来源:《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著),科学出版社,第189页。
装饰性与等级象征
钩阑构件常雕刻云纹、龙凤、花卉等图案,体现工艺水平。在皇家建筑中,繁复的钩阑形制(如重台钩阑)成为等级象征,例如故宫太和殿汉白玉钩阑。
来源:《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卷三,第75页。
钩阑在诗词中多借指楼阁或歌舞场所,如南宋《梦粱录》载“瓦舍勾栏”为演艺之地,后引申为娱乐场所代称。此义项由建筑实体的栏杆转喻而来。
来源:《唐宋词选释》(俞平伯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02页注释。
权威参考文献:
“钩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具体解释如下:
“钩阑”是“钩栏”的异体写法,指古代建筑中曲折如钩的栏杆,常见于亭台楼阁或桥梁两侧的装饰性围栏。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到“施钩栏,甚严饰”,描述桥梁上的栏杆装饰。
需注意与“勾阑”区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水经注》等古籍或建筑史相关文献,或访问、、的词典来源。
毕劫兵尉笔顺尺籍伍符从姊妹电码雕梁调亭牒呈禘祭敌拟帝韶翻空丰懿棼缊附旅祓送槅门宫壸观河汉堡回枉获夷简筴接骨眼今日个急煞九郡寇战老辣僚朋猎书虏酒沦暮落可的买脸拟合盘筵轻车减从秋鲭筛号商海山枯圣灵深计远虑实际工资蜀江顺便説约酸咸骕騻谈咏外缩无根无可置辩午市务虚物誉相唤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