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述简要。《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説之,将以反説约也。”《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揔微説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劌而不辩。”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已又去蒙存而为説约。”
“説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说约”,其核心含义为“叙述简要”,即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或总结复杂内容。以下是综合古籍和字义解析的具体解释: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孟子》《韩非子》等原著。
《説约》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进行交流、协商和约定的行为。它强调通过言语表达和沟通来建立共识和达成一致。
《説约》是一个由“言”和“約”组成的合字。
“言”是表示“语言”的意思,它作为部首位于左边。
“約”是表示“约定”、“约束”的意思,它作为部首位于右边。
《説约》的笔画由12画组成。
《説约》一词源自于汉语,它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中被广泛使用。它强调了人们通过言语沟通和相互约定来建立信任和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説约》的繁体字形为「説約」。
在古时候,《説约》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字的结构和一些细节上。然而,它的基本含义和现代汉字中的写法是一致的。
1. 我们需要进行一次会谈,以便通过説约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双方达成了説约,确保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 説明:解释、阐述的意思。
- 説服:说服、劝说的意思。
- 説教:以言辞劝勉、教导他人的意思。
- 约定:事先商定、确定的意思。
- 协议:双方达成共识、作出的共同决定。
- 约章:为了管理和约束而制定的法规或规定。
- 约定俗成:指通过长期的社会习惯和惯例而形成的共识和规定。
- 不约而同:指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双方或多方达成一致,而没有进行明确的沟通和约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