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诟疾的意思、诟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诟疾的解释

犹诟病。《孔子家语·儒行》:“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诟疾”为现代汉语中的非常用词,其正确表述应为“诟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诟病”属于动词,意为“指责、讥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例如“这种做法遭到学界诟病”。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礼记·儒行》中“常以儒相诟病”,郑玄注“诟病,犹耻辱也”,此处指代人格贬损。现代语义中,“诟病”多用于指出事物缺陷,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记载其延伸义为“对缺点过失的批评指摘”。

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诟”本义指污秽之言(《说文解字》释作“謑诟,耻也”),“病”则含弊端之意,二字组合强化了批判性语义。当前社会语境下,该词常见于学术批评(如“研究样本量不足被诟病”)或公共事务讨论(如“政策执行漏洞遭民众诟病”)等场景。

近义词辨析方面,“指责”侧重具体过失的追究,“非议”强调不合理批评,而“诟病”特指针对明显缺陷的持续性负面评价。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常识》中特别指出,该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应严格对应明确的批评标的。

网络扩展解释

“诟疾”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公开批评或指责他人的过错或缺点。该词由“诟”(公开批评)和“疾”(过错)组合而成,强调对他人不足之处的直言不讳。

二、出处与经典引用
最早见于《孔子家语·儒行》:“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此句意为当时有人以“儒者”自居却名不副实,导致儒家学者之间互相指责。

三、使用场景

  1. 书面表达:多用于古典文献或正式文本,如学术讨论中对某种现象的批判。
  2. 同义替代: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诟病”表达类似含义,如“这一政策常被诟病为不公”。
  3. 语境特点:含一定贬义,需注意使用场合,避免在非正式或需保持礼貌的情境下使用。

四、辨析与注意

总结来看,“诟疾”是带有古典色彩的批评性词汇,适合用于书面或学术讨论中。如需现代表达,可优先选择“诟病”。

别人正在浏览...

哀笳百日咳倍里尼笔势搏手无策不君不息测恩裳裾乘石村公丹紫跌成鼎足而三对鍼笃老刚婞姑爷皇道忽律火盆柿假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见惯不惊鵳鵳子揃搣交政疥疮季会寖成金箴罍尊李广未封林莽流黄流氓无产者戮笑马户觅便懦响平蹉普赉凄薄塞绝实施瘦缺四蕃松形鹤骨夙期悌友投戈讲艺无秽吴酸侠客襄礼相贼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