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野的意思、霁野的详细解释
霁野的解释
晴朗的原野。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寒山敛轻靄,霽野澄初旭。”
词语分解
- 霁的解释 霁 (霽) ì 雨雪停止,天放晴:雪霁。霁色(像雨后晴空那样的颜色)。光风霁月。 怒气消除:霁颜。霁威。色霁。 笔画数:; 部首:雨; 笔顺编号:
- 野的解释 野 ě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俹 )”相对: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野蛮。粗野。 巨大而
专业解析
霁野,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文学意境两个层面来理解:
-
字面含义:
- 霁 (jì): 本义指雨雪停止,云雾消散,天气放晴。《说文解字》释为“雨止也”。引申为怒气消散、脸色转和。
- 野 (yě): 本义指郊外、田野,广阔的原野。
- 组合义: 因此,“霁野”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就是“雨雪初晴后的原野” 或“天气放晴时的旷野”。它描绘的是风雨(或雪)停歇,天空放晴,阳光重新洒落在大地上的开阔景象。
-
文学意境与引申:
- 清新明净的意境: “霁野”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营造一种清新、明朗、开阔、宁静的意境。风雨洗涤后的原野,空气格外清新,景物格外明净,视野开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
- 象征希望与转机: 风雨(困境)过后迎来晴朗(转机),“霁野”也常被用来象征苦难结束、希望重生、心境豁达或局势转好的状态。它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
- 作为人名: “霁野”因其意境优美、寓意美好(如心胸开阔、光明磊落、经历风雨终见彩虹),也常被用作人名。例如,现代著名翻译家、作家李霁野先生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权威性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作为汉语词汇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对“霁”和“野”分别有详尽的解释,其组合义“雨雪初晴后的原野”也符合词典编纂的规范与共识。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32619328)
- 古代文学作品实例:虽然“霁野”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在古代典籍中出现频率并非极高,但其意境在诗词歌赋中常有体现。例如,描绘雨后初晴、原野苍翠的景象。其意境的运用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审美表达。 (来源: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ISBN 9787040164802)
- 现代文学与语言应用:现代作家(如鲁迅)在作品中提及相关人物(如李霁野),以及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人名和文学意象的持续使用,印证了其语义的稳定性和文化内涵的延续性。 (来源:鲁迅.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020050000)
- 《现代汉语词典》:虽然《现代汉语词典》可能未直接收录“霁野”词条,但其对“霁”和“野”的权威释义(霁:雨后或雪后转晴;野:野外)为理解“霁野”的字面组合义提供了最基础的、公认的语言学依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霁野”的核心含义指雨雪停止、天气放晴后的广阔原野,在文学语境中则承载着清新明朗、开阔宁静的意境,并常蕴含希望、转机与豁达的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霁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霁野”指雨雪停止后天空放晴的原野,形容天气转晴时开阔、清新的自然景象。核心意象是阴霾消散后的明朗与宁静,常带有诗意的画面感。
二、详细解析
-
字词分解
- 霁(jì):本义为雨雪停止、天气放晴,如“光风霁月”;
- 野(yě):指原野、旷野,强调自然开阔的空间。
组合后,“霁野”通过天气与场景的叠加,营造出雨过天晴、天地澄澈的意境。
-
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刘祎之的诗句:“寒山敛轻靄,霽野澄初旭”(《酬郑沁州》),描绘了雾气消散后,原野在朝阳下逐渐清晰的景象。
-
引申意境
除字面意义外,也可隐喻困境后的豁然开朗或心境的明朗化,如“人生无常,霁野般的希望总在阴霾后”。
三、使用注意
- 与人名区分:现代“李霁野”等姓名中的“霁野”为专有名词,与本文词汇无直接关联;
- 语境适配:多用于文学描写或抒情表达,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例句,可参考、2、3中的古籍引用及现代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百障逼云不避水火不务空名材质齿学宠戚稠咕嘟寸白虫得获饭粒凤葵草氛秽附就告近公墓沟壕观目贵壮贱弱耗费鹤市后队校改几端锦凡金粉倦败卷伴镌损慨尔刻苦餽挽梁米靓袨良莠不分良种连衿賿曹鑪炭弄错青于蓝秦晋之缘驱剽趋迎三狗酾浚深信不疑世交时交十诫瘦果宿士填食湉湉痌瘝投至问一答十无理无壅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