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周礼·天官·司裘》:“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 郑玄 注:“功裘,人功微麤,谓狐青麛裘属。 郑司农 云:‘功裘,卿大夫所服。’”
“功裘”是古代中国周代服饰制度中的一种特定皮袄,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定义
功裘是古代天子赐予卿大夫穿着的皮袄,其做工精细程度略低于国君所穿的“良裘”。这一区别体现了周代严格的等级制度,通过服饰材质和工艺区分身份。
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司裘》,记载“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表明功裘在秋季作为赏赐之物发放。汉代郑玄注释时提到,功裘需“人功微麤(粗)”,材质多为狐青麛裘(幼鹿皮)等次一级的毛皮。
功能与象征意义
功裘不仅是御寒衣物,更是政治地位的象征。天子通过颁赐功裘,强化君臣等级关系,而卿大夫穿着此类服饰需符合礼制规范,不可僭越。
功裘是周代礼制中区分君臣等级的服饰,其工艺、材质均次于国君的“良裘”,兼具实用功能与政治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周礼》原文或汉代经学注解。
《功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对功绩的褒奖和奖励。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工”和“衣”,笔画总数为13画。
《功裘》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用来描述项羽的功绩。
繁体字为「功褧」。
古时候,「功裘」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义和发音。
1. 他因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了一件金色的功裘。
2. 这位运动员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换取了无数的功裘。
1. 功劳:指在工作或事业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2. 裘皮:指用皮毛制成的皮衣。
奖状、奖品、奖章、奖励。
惩罚、责罚、处罚、批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