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隶属兵部的掌马机构。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礼部之有四译馆,犹户部之有宝泉局,兵部之有马馆而已。”
“马馆”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与清代官制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马馆”是清代隶属兵部的官方机构,专门负责马匹的管理和饲养。其职能类似于户部的宝泉局(掌管货币铸造)和礼部的四译馆(负责翻译事务)。
2. 文献出处
清代学者龚自珍在《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中明确提及:“礼部之有四译馆,犹户部之有宝泉局,兵部之有马馆而已。”,印证了其官方属性。
3. 延伸背景
古代文献中,“马馆”一词偶见于诗词,如宋代吕祖谦的“竹马馆前寒月白”,南北朝萧纲的“豫游戏马馆”,但这类用法多指代与马相关的场所或活动,并非特指清代机构。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历史术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具实际职能意义,仅在研究清代制度或古籍时出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清代兵部机构或相关历史词汇,可参考《清史稿》等文献。
马馆是指专门饲养、繁育和训练马匹的场所。在马馆,人们可以观赏和接触马匹,学习马匹的饲养和驯服技巧,进行马术表演和比赛。
马馆的部首为马字旁,是由“马”这个字的偏旁组成的。马的拆分部首为又,是由四个横笔画组成。
马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马匹在农业、交通和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集中管理马匹,人们建立了专门的马管,也就是马馆。
马馆的繁体字为馬館,其中的“馬”为繁体字形式,而“館”的形状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马馆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在古时候有一种写作马圈的方式,它和马馆的意思相近,表示饲养马匹的场所。
1. 他们参观了当地的马馆,观赏了精美的马匹。
2. 马馆里的马匹经过专业的训练,非常灵活。
1. 马术:指操纵马匹进行表演或比赛的技艺。
2. 马厩:指专门用来养马的房屋。
3. 马车:指由马匹拉动的四轮载人车辆。
4. 马球:指马术比赛中使用球拍击球的项目。
1. 马场:指专门进行马术训练和比赛的场地,与马馆功能相似。
2. 马坊:指专门用来养马的场所,也可和马馆互换使用。
马馆一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使用一些相反的词语来表示相反的意思,例如“不养马的地方”或“没有马匹的场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