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音律。《隋书·律历志上》:“以成法除该积,得九寸,即黄钟宫律之长也。” 唐 白居易 《寄唐生》诗:“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两 宋 词学极盛,士流束髮受书,大都研究宫律。”
“宫律”一词的含义主要与古代音律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宫廷音乐中的音律规则,或诗词创作中的声韵格律。原意特指宫廷音乐的节奏体系(如《隋书》中的“黄钟宫律”),后延伸至文学领域,形容诗词的声调、韵律规范。
音律标准
《隋书·律历志》记载“黄钟宫律”为古代音高标准,用于宫廷雅乐,体现古代音乐与天文历法的关联。
文学格律
白居易《寄唐生》中“非求宫律高”一句,表明诗人不刻意追求声律的繁复,而更注重内容的社会意义。况周颐《蕙风词话》提到两宋词人普遍重视宫律研究,反映词体创作对音韵规则的严格要求。
部分资料提到可比喻“事物有条不紊”(如),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现多用于古典文学或音乐研究领域,如分析诗词格律、复原古乐演奏等。例如宋词中的平仄押韵规则,常被称为“宫律之妙”。
建议结合《隋书》《全唐诗》等古籍原文,或参考王力《汉语诗律学》等现代论著,进一步探究其历史流变。
宫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皇宫中的规定和法令。
宫律的部首是宀,笔画总共有七画。
宫律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其意为王室内的规则和制度。后来逐渐演变成指皇宫中具体的规定和法令。
宫律的繁体字为「宮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宫律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相似。
1. 这些宫律是皇帝颁布的,必须遵守。
2. 非法行为将受到宫律的制裁。
宫廷、律法、黄宫、宫阙、法令都与宫律相关。
法规、规定、制度。
违法、违规、不守规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