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碰钉子的意思、碰钉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碰钉子的解释

[meet with rejection] 比喻遭到阻力或遭到拒绝,目的没有达到,还受到难堪

详细解释

比喻遇到阻力或遭到拒绝,受到斥责。《红楼梦》第四五回:“説给你们,省了碰钉子去。”《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谁知钦差忽然改变,焉有不碰钉子之理。”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而文学家的命运并不因自己参加过革命而有一样改变,还是处处碰钉子。” 老舍 《四世同堂》九:“假如 祁瑞宣 有什么关于 钱默吟 的消息,他再决定怎样去到 钱 宅访问--只要有希望,碰钉子也不在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碰钉子”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指在办事或请求时遭遇拒绝、挫折或困难。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意为“碰到钉子”,比喻在行动中遇到阻碍或失败,常用来形容被拒绝、受挫的情境。例如:向他人求助却遭冷遇,或计划推进时突遇意外障碍。

二、历史渊源

其起源有两种说法:

  1. 门钉隐喻:封建时期官邸大门装饰有门钉,百姓因身份低微常被拒之门外,称为“碰钉子”或“碰一鼻子灰”(、)。
  2. 文学记载:元代杂剧《西厢记·寺警》已出现“撞钉子”表述,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明确使用该成语(、)。

三、用法特点

四、示例延伸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细节,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综合、4、10)。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碰钉子

碰钉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可以指代遭遇打击或失败的经历。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的努力、计划或行动受到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

《碰钉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小说中有一段描述刘备攻打江夏,结果被孙权的将领周瑜打退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刘备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碰钉子”成为了形容失败的说法。

繁体:

碰钉子的繁体字为「撞釘子」。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古代对于碰钉子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并没有太大差异。

例句:

他努力地寻找工作,但每次都碰钉子。

政府的一项政策失败了,他们碰了个钉子。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