鏦金戛玉的意思、鏦金戛玉的详细解释
鏦金戛玉的解释
指演奏音乐。 清 黄景仁 《晋祠》诗:“鏦金戛玉颂功德,意气絶似歌《风》时。”
词语分解
- 鏦的解释 鏦 ō 古代一种小矛:“修铩短鏦,齐为前行。” 用矛刺杀:“太后怒,欲鏦嘉以矛。” 古代一种有方形柄孔的斧子。 金属撞击声:“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 戛玉的解释 亦作“戞玉”。敲击玉片。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唐 崔致远 《石峰》诗:“点苏寒影粧新雪,戞玉清音喷细泉。”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 谢 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戞玉在帘幃?” 清
专业解析
“鏦金戛玉”是一个富有音乐画面感的汉语成语,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金属撞击或玉石相碰发出的美妙声响。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义解析
- 鏦 (cōng):古义指用矛戟等兵器撞击,引申为金属器物碰撞发出的声音。《说文解字》释为“矛也”,后多用于模拟金属撞击声。
- 金 (jīn):泛指金属器物,如钟、钲等,其质地坚硬,碰撞时声音清越。
- 戛 (jiá):敲击、刮擦之意。《说文》注“戟也”,后引申为物体相击的动作与声响。
- 玉 (yù):指玉石制品,如玉磬、玉佩,质地温润但碰撞时声音清脆。
二、成语释义
“鏦金戛玉”通过通感修辞,将听觉感受具象化为金属与玉石的碰撞意象,生动描绘出清脆、悦耳、富有韵律的声响。常用于形容:
- 乐器演奏(如编钟、古琴)的清越之音
- 自然声响(如泉水击石、风铃摇曳)
- 诗文语言的铿锵韵律
三、权威出处与引用
该成语定型于古代文学创作,多见于诗词文赋:
- 唐代文学: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鏦金戛玉千馀步”一句,以金属玉石之声比喻舞步节奏与配乐的清脆和谐 。
- 宋代词作:王质《八声甘州·读周公瑾传》中“鏦金戛玉,弹丝吹竹”,形容音乐如金玉交鸣般动听 。
- 辞书释义:《汉语大词典》收录并释为“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敲击金玉之声”,印证其核心语义 。
四、文化意蕴
成语凝聚中国古代对声音美学的认知:
- 材质象征:“金”喻刚健清亮,“玉”喻温润透澈,二者碰撞体现刚柔相济的和谐美。
- 礼乐传统:源自周代“金声玉振”的雅乐体系(《孟子·万章下》),象征秩序与美感 。
说明: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查阅《全唐诗》《全宋词》《汉语大词典》等纸质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验证引文。现代汉语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亦收录该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鏦金戛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cōng jīn jiá yù
- 字面含义:指敲击金属(如钟、钲)和玉器(如磬)的动作。
- 引申义:形容演奏音乐时清脆悦耳的声音,或比喻诗文、辞章优美动听。
出处与用法
- 文学出处: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晋祠》诗句:“鏦金戛玉颂功德,意气绝似歌《风》时。”这里通过金属与玉器的碰撞声,比喻对功德的赞颂如《诗经·国风》般庄重典雅。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音乐演奏或文学作品的韵律之美,常见于古典文学评论。
结构与近义词
- 结构解析:
- 鏦(cōng):撞击金属器物的动作。
- 戛(jiá):敲击玉器的动作。
- 两词连用,强调声音的清脆与节奏感。
- 类似表达:
如“敲金戛玉”(qiāo jīn jiá yù),意义相近,但“鏦”更侧重金属撞击声。
扩展说明
该成语通过具象的器物碰撞声,抽象化表达艺术形式的美感,体现了汉语中以声喻美的修辞传统。需注意与“戛玉敲冰”(形容诗文冷峻清冽)等近似成语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北匈奴碧玉壶播艺昌谷蟾逃兔遁嘲谐乘坚伺隙簇饤灯色典没递年顿逊讹变坟头负苞共享蛊蚘行阵黑点鹤立鸡群横科鸿鸳侯门会话霍地互相推诿检劾甲乙问蠽蟧祲沴忌妻记人酒醑急响暌携立车梨花香陆处埋祟马援据鞍莫逆于心溺惑评戏岂遽缺课弱孤上半截豕交说述泗涕太牢天下莫敌提解尪疢汙抔误身霞窗夏景相推小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