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署。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唐王府官猥下》:“ 宝历 中, 琼王 府长史 裴简求 具状言:‘诸王府本在 宣平坊 ,多年摧毁,后付庄宅使收管,遂为公局。’”
(2).旧时乡镇所设机构之一。 清 龙启瑞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至 广西 ……各府州县吏荐绅先生,率其乡之所属,日从事於团练,而各村镇关市,始有公局之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我们 广东 地方,各乡都设一个公局,公举几个绅士在局里,遇了乡人有甚么争执等事,都由公局绅士议断。”
“公局”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结合多源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官署机构
指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负责处理公共事务,如行政、司法等。例如宋代洪迈《容斋四笔》提到“诸王府……遂为公局”,表明其作为官方管理场所的性质。
旧时乡镇机构
清代在乡镇层面设立的公共事务机构,由地方士绅或官员管理,协助处理行政或地方事务,如团练(地方武装)等。
“公局”强调公共事务的专门性,其具体职能因时代和地域而异。例如宋代侧重官署属性,清代则扩展至地方自治。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容斋四笔》《大冈埠团练公局记》等文献原文。
公局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公”和“居”,拆分的部首分别是“立”和“尸”,其中“立”表示立起、立足,而“尸”则是表示人的形象。
根据笔画的数量,“公局”这个词共有11画,其中“公”部有4画,“居”部有7画。
《公局》这个词来自于《左传·宣公二年》,指的是官署、机关。在封建社会中,“公”指的是官吏、官方,而“局”则表示机关、部门。
在繁体字中,“公局”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组合,没有进行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公局》这个词的写法相对稳定。在甲骨文中,这个词写作“公”字和“居”字的组合。经历了秦汉以后的篆书、隶书时期,“公”字保持了与现代字形相似的形态,而“居”字在演变过程中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以下是一些《公局》的例句:
1. 他在市政府工作,负责公局的运转。
2. 这是一间古老的公局,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
组词:公事、公务、局长、局部、局限、局面。
近义词:机关、机构、部门。
反义词:个人、个体、非官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