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礼的意思、和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礼的解释

合于礼教。 唐 独孤及 《独孤府君墓志》:“明诚应物,和礼正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礼”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和谐与礼仪的相辅相成,指通过符合礼制的行为来达到人际、社会乃至天地间的和谐状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实践目标与“和”的价值追求的统一。

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1. “和”的含义:

    • 和谐、协调: 指不同事物或元素之间融洽、平衡的状态,如人际和睦、阴阳调和、天人合一。《说文解字》释“和”为“相应也”,本指声音的和谐,引申为一切关系的协调。
    • 适中、恰到好处: 指行为或状态不偏不倚,符合中道。如《论语·学而》所言“礼之用,和为贵”,强调礼的运用以达到和谐为最高目标。
    • 平和、温顺: 指人的性情或态度温和、不激烈。
  2. “礼”的含义:

    • 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指维系社会秩序、区分尊卑贵贱、指导人们行为的一整套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说文解字》释“礼”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本指祭祀仪式,后扩展为社会规范。
    • 仪式、礼节: 指具体的、程式化的行为规范,如婚礼、丧礼、相见礼等。
    • 尊敬、礼貌: 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恭敬态度和行为。
  3. “和礼”的合成意义:

    • 以礼致和: “礼”是手段、规范,“和”是目的、境界。“和礼”强调的是,遵循“礼”的规范行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礼并非僵化的教条,其内在精神在于促进和谐。
    • 礼的内在精神是“和”: 真正的“礼”蕴含着追求和谐的精神实质。行礼不是为了形式,而是为了表达敬意、沟通情感、化解矛盾,最终导向和谐。
    • 和谐需要礼的规范: 要达到真正的、持久的和谐,离不开“礼”的引导和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为“和”提供了实现的路径和保障。

典籍例证与权威参考:

“和礼”一词,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礼”与“和”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指通过遵循符合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礼仪(礼),来促进、实现和维系个人、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有序状态(和)。其核心思想是“以礼致和,和中有节”,强调和谐是礼的终极目标,而礼是实现和谐的必要规范。这一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交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和礼”是由“和”与“礼”组合而成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和”指和谐、友好,“礼”指礼节、敬意。两者结合表示以和谐友好的态度待人,遵守礼节并表达尊重。例如《论语·学而》中“礼之用,和为贵”,强调“礼”的实现需以“和”为价值核心,两者相辅相成。

  2. 哲学与文化内涵
    在儒家思想中,“和礼”体现了制度规范与精神内核的统一:“礼”是外在的行为准则,而“和”是内在的处世态度,刚柔相济,共同维系人际关系的平衡。唐代独孤及在墓志铭中提到的“和礼正家”,也反映了这一理念在传统伦理中的应用。

  3. 应用场景

    • 人际交往:注重谦和言行,如礼貌沟通、化解矛盾时“先礼后兵”。
    • 社会规范:婚丧典礼等仪式需遵循礼节,同时保持参与者间的和谐氛围。
    • 姓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寄托了温和守礼、家庭和睦的期许。
  4. 延伸解释
    部分文献提到“和礼”可指“合于礼教”,即符合传统道德与风俗形成的规范,但这一解释多见于低权威性资料,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和礼”既是一种融合和谐态度与礼节规范的行为准则,也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伦理概念,适用于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及哲学讨论。

别人正在浏览...

柏车保山辨诉博敏踩捕踩追嘲剧酬神春生秋杀赐额疵诟翠岭黨政定据鹅眼钱凡偶近器枫香树黼国黻家赶到宫词孤歌黄石经环集欢期汇总壶矢交代骄气积翠节奏感困处六博碌乱駡吻腼面明命剖衷迁惹千条万缕巧不可接碻据清宕清平乐人才出众骚情赋骨山寨唼呷沈钧儒神丘审曲面势收成随波田父跳河万口一词威风八面违弃文榭相步小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