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俚人的意思、俚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俚人的解释

(1).粗俗之人。《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文学夫子降席而称曰:‘俚人不识,寡见尠闻。’” 李善 注:“ 刘德 《汉书》注曰:‘俚,鄙也。’” 宋 苏辙 《和子瞻煎茶》诗:“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薑夸满口。”

(2).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泛称。又称俚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九真 徼外蛮里 张游 ” 唐 李贤 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南史·萧劢传》:“俚人不宾,多为海暴, 勱 征讨所获生口寳物,军赏之外,悉送还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俚人”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

一、词义解析

  1. 粗俗之人
    指缺乏文化修养、言行鄙俗的人。例如《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提到“俚人不识,寡见尠闻”,李善注引刘德《汉书》注称“俚,鄙也”。宋代苏辙的诗句也以“北方俚人”形容饮茶时粗放的习俗。

  2.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隋唐时期,中原人将岭南地区的土著族群统称为“俚人”,其先民为秦汉时期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主要分布在今粤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历史上俚人与中原移民矛盾突出,常因反抗官府征讨被称为“海暴”。

二、历史演变

“俚人”既是对粗鄙者的贬称,也是特定历史阶段对南方族群的统称,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其族群历史反映了古代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俚人》的意思

《俚人》是一个汉语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粗俗、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状态。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的含义,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低素质或缺乏教养。

拆分部首和笔画

《俚人》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亻”(人偏旁)和“里”(里旁),共有6个笔画。

来源

《俚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唐韵·律韵》一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粗俗,没有修养和教养。

繁体字

《俚人》的繁体字为「俚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俚人》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一致。

例句

1. 这个人说话真是太俚人了,一点礼貌都没有。

2. 他的举止丑陋,简直就像一个俚人。

3. 我不喜欢和那些俚人交往。

组词

- 俚语:指流行于某一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的粗俗、通俗的语言。

- 俚词:指非正式用语、大众语言中的俚语词汇。

- 俚曲:指以明快、俚俗的调子,写表情、传达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曲艺形式。

近义词

- 粗鄙:指言谈举止粗俗、没有修养和文化。

- 低俗:指人的行为或言谈粗俗庸俗,没有教养。

反义词

- 文雅:指人的言行举止优雅、有修养和教养。

- 典雅:指人的言行举止高雅、有风度和品味。

别人正在浏览...

班禅伴姑宝相枝罢需才惠钞书胥乘肥衣轻痴魔充夥瞅见丑谮黨塾祷战东府反潜直升机发天葩封己腐蠹轨论害盈行号汉家荷眷火葬稼事葪柏静理噤舌尻子科聘克寿窥塞老监劳民伤财链霉素令草灵弱六醴马屁逆波披房轻意全灶热饭三雍宫使巧水澨束手无术田弋替古人担忧挺质剸治退鱼僞传微显微徐问话乌哺鰕魁遐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