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俚人的意思、俚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俚人的解释

(1).粗俗之人。《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文学夫子降席而称曰:‘俚人不识,寡见尠闻。’” 李善 注:“ 刘德 《汉书》注曰:‘俚,鄙也。’” 宋 苏辙 《和子瞻煎茶》诗:“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薑夸满口。”

(2).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泛称。又称俚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九真 徼外蛮里 张游 ” 唐 李贤 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南史·萧劢传》:“俚人不宾,多为海暴, 勱 征讨所获生口寳物,军赏之外,悉送还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俚人是中国古代对南方部分族群的统称,其释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俚人特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魏晋至隋唐文献中多指岭南地区的原住族群。《辞海》补充其活动范围涵盖今广东、广西及海南部分地区。

二、历史演变 《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俚人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传》,南北朝时期形成以“俚洞”为单位的部落联盟。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载其“刀耕火种,采蚌为业”,至宋代逐渐与汉族融合。

三、文化特征 《民族词典》记载俚人保留着独特的铜鼓文化,《隋书·地理志》描述其“铸铜为鼓,悬于庭院”。明代邝露《赤雅》记载俚人“刻木契记事,信巫重卜”的习俗。

网络扩展解释

“俚人”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

一、词义解析

  1. 粗俗之人
    指缺乏文化修养、言行鄙俗的人。例如《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提到“俚人不识,寡见尠闻”,李善注引刘德《汉书》注称“俚,鄙也”。宋代苏辙的诗句也以“北方俚人”形容饮茶时粗放的习俗。

  2.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隋唐时期,中原人将岭南地区的土著族群统称为“俚人”,其先民为秦汉时期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主要分布在今粤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历史上俚人与中原移民矛盾突出,常因反抗官府征讨被称为“海暴”。

二、历史演变

“俚人”既是对粗鄙者的贬称,也是特定历史阶段对南方族群的统称,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其族群历史反映了古代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别人正在浏览...

襃讳悲恚避荒逼塞不可逾越不彰岔断鬯然楚馆秦楼黮浊登天雕削独角仙顿相饵霞贩商该典割包剪柳亘代工商业者管靴好客亨达赫真皇穹还元汤化育降圣矜清锯条空穴来风连疆连蔓脉礼门婿蔫烟奴子品德品齐轻匀球体人情汹汹认生荣势如履平地如日方升三窟山香少使不得食不餬口瘦瘠殊建书笥头顶头晚造僞态无天嚣哄下乔迁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