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铨选的意思、铨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铨选的解释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 ,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 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 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 宋 沉辽 《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 *********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中国 向来銓选,最重资格。”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謁銓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铨选”是中国古代选拔和任命官员的重要制度,其核心是通过考核与评定,量才授官。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铨”意为衡量,“铨选”即根据才能、资历等标准对候选官员进行分类、排序和甄别,最终任命相应职务,类似于现代公务员的“任命”或“聘用”制度。其目的是解决官职有限而候选者众多的矛盾,确保人岗匹配。

二、历史发展与流程

  1. 唐代制度
    唐代铨选由吏部负责文官选拔,兵部负责武官选拔。流程包括:

    • 资格审查(颁格):候选人提交资格文件,经审核后获得推举资格(发解)。
    • 考试与评定:通过身(体貌)、言(口才)、书(书法)、判(公文写作)等标准综合考核。
  2. 清代演变
    清代铨选分为“外补”(地方推荐)和“部选”(中央吏部选任),后期流于形式,演变为“掣签”随机分配官职。

三、适用范围

铨选适用于官员的多种职务变动,包括:

四、特点与影响

五、与现代制度的对比

铨选虽为古代制度,但其“量才授官”的理念与现代公务员选拔中的考核、竞争上岗等机制有相似之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操作细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制度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铨选

铨选(quán xuǎn)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其拆分部首为金和言,笔画总数为15。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铨选指的是通过权衡、斟酌和选择来选拔人才。它是一种选拔、甄别和评定人才的方法或过程。

在繁体字中,铨选的写法为銓選

古时候,铨选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其中,铨的古字形为“”,选的古字形为“”。

以下是一个例句,用以说明铨选的用法:

这个学校通过严格的铨选程序,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代表。

与铨选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铨叙、铨叙司、铨叙官等。

与铨选近义的词汇有选拔、选拔人才、甄选等。

与铨选反义的词汇有随机、随意、随便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