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台的意思、霜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台的解释

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乐府者,侍御史 贾君 之所作也……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 懿皇 以 同昌公主 薨谢,怒其医官 韩宗绍 等,縶於霜臺。” 宋 岳珂 《桯史·任元受启》:“自昔虽称为雄剧,比岁或乖於选抡,汚我霜臺,赖公雪耻,輙陈管见,少助风闻。”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杜紫微 掊击 元 白 不减霜臺之笔,至赋《杜秋》诗,乃全法其遗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台”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指代御史台或御史官职

    这是“霜台”最核心的释义。古代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其职责威严、刚正不阿,如同秋霜般凛冽肃杀,能令奸邪生畏。因此,人们常以“霜台”作为御史台或其官员的代称,象征其公正无私、执法严明的形象。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明确将“霜台”释义为“御史台的别称”。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也指出,“霜”常用来比喻严厉、肃杀,“霜台”即指执掌风宪、纠劾百官的御史机构。历史上,如《通典·职官六》记载的唐代御史台制度,其职能与“霜台”的象征意义高度契合。

  2. 借指肃杀、清冷的环境或氛围

    在文学作品中,“霜台”有时也用于描绘实际覆盖寒霜的高台,或借其字面意象营造一种清冷、萧瑟、威严的环境氛围。这种用法相对较少,且多带有象征或比喻色彩,其根源仍与“霜”的肃杀意象相关。

    来源:此释义可见于部分古典诗词的语境分析中,例如在解读杜甫、李商隐等诗人作品时,学者会结合具体诗句指出“霜台”除指官职外,也可能渲染场景氛围。这类分析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著作和鉴赏辞典,如《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中对相关诗句的注解。

“霜台”的核心意义源于古代监察制度,是御史台威严与公正的象征性称谓;其延伸义则侧重于“霜”的物理特性与情感色彩,用于描绘清冷肃杀之境。该词承载了丰富的制度文化与文学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霜台”是中国古代对御史台的别称,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核心释义 御史台是古代监察机构,负责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因御史职责如风霜般威严凛冽,故得名“霜台”。

二、词源解析

  1. “霜”的象征:既指御史执法严明如寒霜,也暗喻其职责带有肃杀之气。
  2. “台”的指代:古代中央官署常以“台”命名,如尚书台、兰台等。

三、文学应用 在诗词中常借指御史官职或营造清肃意境,如:

四、历史用例 唐代卢照邻《乐府杂诗序》提到“霜臺有暇”,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记载医官被“縶於霜臺”,均指御史台。

注意:个别文献中“霜台”或指秋日亭台(如),但属于引申用法,非主流释义。如需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的完整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暗愎安哉被窝冰寒于水并州刀蔽野孱羸成单础汗巑丛打场大权独揽斗回饿殍风缊苻蓠敢任管工归处归徕贵秀鲑鱼滚落韩范汗流满面后驾焕耳火树银花基祸精赤条条九苞壳菜珂声嗑喳凉殿淩跞鏧鏧盲目乐观卯不对榫命世才民口陗壍起乐清交素友区判柔强山峤世将适室石盐木四明狂客悚惕损友太平引汤液调焦挑招听能微缴闲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