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特殊教育。《解放日报》1985.4.17:“工读教育是挽救教育失足青少年的特殊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工读教育是一种针对特定青少年的特殊教育形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性质 工读教育是由工读学校实施的,针对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且不适合普通学校就读的青少年开展的特殊教育。其核心特点是半工半读,即在文化学习的同时进行劳动实践,并带有一定强制性。
二、教育对象 主要面向13—18周岁的青少年,男女学生通常分班或分校管理。这类学生普遍存在行为偏差或轻微违法犯罪问题,但尚未达到需刑事处罚的程度。
三、教育目标 通过思想改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青少年认识错误、重塑价值观,最终成为遵纪守法、具备劳动技能的合格社会成员。
四、学制与管理
五、历史渊源 该概念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勤工俭学运动(如蔡元培等人发起的留法项目),但现代工读教育更强调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正功能。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细节,可参考《解放日报》等来源的公开报道。
工读教育是一种以劳动为主的教育形式,强调通过实际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它通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劳动,如学习技能、工作或服务社区,使他们获得与学业相辅相成的实际经验。这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工读教育》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笔画:
- 工(工字旁):10画
- 读(言字旁):14画
- 教(攴字旁):11画
《工读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的日本,并由日本引入中国。它是以师父/导师为中心的传统职业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延伸。该教育形式旨在使学生在学业以外的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
《工读教育》的繁体写法为「工讀教育」。
古时候写「工读教育」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例如:
- 工:弓丨厂
- 读:曰止丶乛
- 教:言寸攵共
1. 学校提倡学生参与工读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工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作环境。
3. 这所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读教育机会。
- 劳动教育
- 实践教育
- 技能培训
- 实习教育
- 实践训练
- 实际操作
- 理论教育
- 书本知识
- 纸上谈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