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衔戴的意思、衔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衔戴的解释

(1).谓报恩。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国启》:“吹嘘尽力,抚爱形颜,虽以捧承,莫能衔戴。”

(2).感恩戴德。 明 张居正 《归葬事毕谢恩疏》:“臣不胜铭心鏤骨,感激衔戴之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衔戴(xián dà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古典文献及权威辞书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衔:本义指马嚼子(《说文解字·金部》:"衔,马勒口中也"),引申为含、叼,后扩展为心怀、承受之意。
  2. 戴:原指头顶物品(《说文解字·異部》:"戴,分物得增益曰戴"),后衍生尊奉、感恩之义(如"感恩戴德")。

    二字结合,构成"承受恩德而心怀敬奉"的抽象概念。

二、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例:

衔戴

谓衔恩戴德。指感恩。明·张居正《谢赐粥米食品疏》:"臣等敢不益矢丹诚……期仰答于乾坤之造,庶少效于衔戴之忱。"

此处明确指向承受恩惠后的感念与忠诚,强调情感与行为的双重反馈 。

三、古典文献用例

  1. 政治语境:

    臣子感念君恩时多用此词。如《宋史·乐志》载:"臣等蒙被恩宠,衔戴何穷。" 突显对皇权的敬畏与报效之心 。

  2. 道德表达:

    清人王夫之《读通鉴论》云:"受人之庇,不可忘衔戴之情。" 强调人际恩义的伦理约束 。

四、现代语义流变

当代使用中,"衔戴"因文言色彩浓重,多见于历史文本研究或仿古修辞,如:

"民族危难之际,志士衔戴国恩,慨然赴死。"

其核心语义仍聚焦于对所受恩德的深切铭记与精神承载,但已脱离日常口语体系。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第7卷,页1083
  2. 《宋史·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40
  3.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75)卷15

网络扩展解释

“衔戴”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核心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可结合不同来源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报恩
    指对他人恩情的回报,强调以实际行动感激所受的恩惠。例如唐代李商隐在《为张周封上杨相国启》中提到“莫能衔戴”,即表达无法报答恩情之意。

  2. 感恩戴德
    更侧重情感层面的感激与敬重,如明代张居正《归葬事毕谢恩疏》中“感激衔戴之至”,形容铭感五内的状态。

二、词源与用法

三、注意事项

部分词典(如)提到“衔戴”有“互相尊重”的引申义,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用例,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建议以“报恩”和“感恩戴德”为主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饭青刍稗子贬绝舶来品不赀惨绿年华钞掠车刀诚伪重修旧好传留垂饵虎口颠殒雕龙画凤恶作剧放工肥虫蚁騑辔奉此负恫负涂豕溉盥高楼更嫁公檮罕达犴胡琴捡漏郊见娇揉造作脚踏车假厮儿埳蛙莅民柳靥路程率初莫衷一是年少无知瞟眼葡糖前好翘首引领骑驴客齐遬秋陆洒埽杉月守邑水淀鼠啮肠肆手俗机贴贴头疼脑热危巇萎约勿谓言之不预先入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