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经贤传的意思、圣经贤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经贤传的解释

[Confucian masterpiece] 旧称儒家的经典著作和阐释这些经典的权威性著述

详细解释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宋 杨万里 《题临川李子经文稿》诗:“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我希望把它当成一部大有神圣意味的圣经贤传看待--不,这样还说得太菲薄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圣经贤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特指儒家经典及其权威阐释著作,后泛指具有指导意义、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与结构

    • “圣经”:并非指基督教经典,而是指儒家奉为根本的经书,即“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或“十三经”等核心典籍。这些著作被视为圣人之言,是思想与道德的源头。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190页。
    • “贤传”:指后世贤能学者(如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历代大儒)对“经”所作的阐释、注解和发挥。例如《春秋》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诗经》有毛亨传等。“传”的作用是阐明经义,使其更易理解和应用。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1723页,“传”字条释义。
  2. 整体含义

    • 该成语最初特指儒家经典文本(经)及其权威注释、解说(传) 的总称。它们共同构成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文献体系,是古代士人学习、科举、修身、治国的根本依据。
    • 随着语义的泛化,“圣经贤传”也用来泛指一切被社会或特定领域尊崇为典范、具有极高指导价值的经典著作或理论。这些著作通常蕴含深刻的哲理、道德规范或专业知识,被视为权威和真理的载体。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175页。
  3. 文化地位与引申义

    •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圣经贤传”代表着正统思想、最高学问和道德标准。尊重和学习它们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
    • 其引申义强调这些著作的典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它们不仅是知识来源,更是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的标尺。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圣经贤传”词条。
  4. 用法与感情色彩

    • 该成语通常带有庄重、崇敬的感情色彩,用于强调所提及著作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 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基督教《圣经》混淆。其核心仍在于强调著作的经典性和权威性。来源: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中华书局,通论部分对经传关系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圣经贤传”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词义
    指儒家经典著作及贤人对这些经典的权威性注解。其中“圣经”指圣人(如孔子、孟子等)所著的典籍,“贤传”则是后世贤人(如朱熹、程颐等)对经典的阐释和注解,合称儒家代表性著作。

  2. 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表达对经典未被重视的感慨。

  3. 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圣经”与“贤传”并列组成。
    • 感情色彩:中性词,古代常用,现代多用于强调经典的重要性或略带调侃。
    • 例句:郭沫若在《洪波曲》中曾用“我希望把它当成一部大有神圣意味的圣经贤传看待”来比喻对某事物的重视。
  4. 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既可指代儒家经典体系,也可引申为对权威著作的尊称,但需注意语境以避免歧义(因“圣经”在当代常特指基督教经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或注解内容,可参考《论语》《孟子》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儒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钱如命抱椠怀铅变隔操作规程谄祭乘势灯笼吊盘叠梁低级趣味恶嫌方伯繁姿风驰云走丰鉴福谦负文福用桄子过称横匾横帐简贤节端羁苦惊嗟静宁惊天地泣鬼神经武纬文酒在心头,事在肚里钜费沮坏开荒累计雷鸣瓦釜临凡鳞集仰流緑帽子卖獃毛瑟梦中墨曹都统木客诗木愣愣匹敌怯坎儿丧声歪气生油嵩山三阙所缘踏飧橦华屠剥王杨卢骆武将无名子乌署香佩带小业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