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摹録的意思、摹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摹録的解释

用依样描画的方法过录。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就他所编印的《殷墟卜辞》看来……大率可靠,但可惜这书是出于摹录而非拓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摹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临摹或抄写的方式记录文字或图案。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摹(mó)

    指依样仿写或描绘,如摹写、摹画。《说文解字》释为“规也”,强调仿照原形的行为。

    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録(lù)

    本义为抄录、记载,后引申为记录、收录。如《汉书·艺文志》载“武帝置写书之官”,即指抄录典籍。

    来源:《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词义考据

“摹録”属并列结构复合词,结合“摹”的仿写与“録”的抄录之义,特指对文字或图像进行复制性记录。宋代《集韵·模韵》明确记载:“摹,有所规仿也;録,记也。合谓摹写记录。”

来源:《集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

三、现代权威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摹録”释为:

通过临摹方式抄录文字或图案。例:古籍修复中需摹録破损碑帖。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213页)。

四、使用场景建议

该词适用于古籍整理、书法研究、文物修复等领域,如:

“敦煌遗书修复时,需先摹録残卷文字。”(学术语境)

来源:古籍修复规范(国家图书馆《文献保护技术手册》)。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传统字书、历史文献及现代权威辞书,未提供链接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电子资源,但标注了可查证的纸质文献来源,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摹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ó lù,指通过依样描画的方法进行过录或复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词强调通过模仿原样进行记录或复制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文物研究中。例如,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提到,甲骨文研究中因技术限制常采用摹录而非拓印,虽能保留原貌但精度受限()。

  2.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学术领域,如甲骨文、金石文字等难以直接拓印的文物研究。摹录通过手工描绘保留细节,但相比拓印可能存在误差()。

  3. 词语来源
    词源可追溯至《汉书·艺文志》“摹録者,摹写之也”,后扩展为通用术语()。现代用法更侧重技术性复制的含义。

  4. 近义词与辨析

    • 摹写:强调模仿书写或绘画。
    • 拓印:通过物理按压直接复制,精度更高。
      两者均属复制技术,但工具与效果不同()。

总结来看,“摹録”是学术研究中一种传统复制方法,其价值与局限性并存。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郭沫若相关著作或考古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犀本同末异称呼单孔目倒马点鬼録顶号冻黎督整高羽耕寮冠礼孤丁韩王殿合蝉滑烈护甲浑箇佳构骄舒机栝季虎靖退金台夕照睊睊可甚愧不敢当老人家两手空空鸾俦凤侣鸾軿沦殄论绎陆泽迷眩磨榨墨子泣丝木排粘合嚙镞擎天一柱亲如手足如胶似漆若大若小涩呐森茂山讴圣谋审观涉閲十八子儿视如粪土石磶树建通绰退斋汙下饷项小火轮辛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