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嫻静”。 1.文雅安详。 茅盾 《创造》三:“他破坏了 娴娴 的娇羞娴静的习惯。” 王汶石 《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在她那外表娴静的眼神里,露出坚定和刚强的神色来。”
(2).幽静。 李若冰 《在柴达木盆地》:“在它的南前方,可以瞭望到白雪皑皑的 昆仑山 ,和娴静的 尕期库勒湖 。”《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路和林带的另一面是广阔和娴静的田野。”
“嫺静”一词的正确写法应为“娴静”(“嫺”是“娴”的异体字),指文雅安详、温和宁静的状态,多用于形容女性气质。以下是详细解释及易混淆词的对比:
“娴静”的含义
由“娴”(文雅、柔美)和“静”(安静)组合而成,表示举止端庄、性情温和,如“她性格娴静,待人谦和”。这种气质常与古典美或淑女形象关联。
易混淆词辨析
使用建议
若描述人物性格,应使用“娴静”;若强调环境无声,则用“阒静”。注意避免因字形相近导致的误写,如“凐静”可能存在释义争议。
《嫺静》(xián jìng)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平静、安详、宁静的状态或表现出的具有内在力量的静谧。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心境或环境的状态。
《嫺静》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嫺”部首是由“女”和“炏”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6;而“静”部首是由“青”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8。
《嫺静》这个词源自古代文献,最早可见于《诗经·七月》:“嫺如丧草,静如处女”。而在繁体字中,嫺静分别写作「嫻靜」。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嫺静的字形稍有不同。嫺的写法为「嫻」,将炏换成了「山」字旁,而静的写法为「靜」,将左边的部分换成了「黒」字旁。
1. 我来到这片嫺静的山川,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2. 心境嫺静的她总是给人一种安详平和的感觉。
1. 安静:表示没有噪音或动静的状态。
2. 平静:表示内心没有波澜,镇定的状态。
3. 宁静:表示环境或心境的安详和宁静。
1. 安详:指内心感到平静、从容。
2. 坦然:形容心境平和、不担忧。
3. 闲适:形容生活无忧无虑、宁静自在。
1. 烦躁:表示心情焦虑、不安宁。
2. 喧嚣:形容环境嘈杂、吵闹。
3. 动荡:指社会局势或心境不稳定、动荡不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