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舂的意思、高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舂的解释

日影西斜近黄昏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至于 连石 ,是谓下舂。” 高诱 注:“高舂,时加戍,民碓舂时也。” 刘文典 集解:“《初学记》引注云:‘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高舂。’”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韦雍州致仕表》:“高舂之景一斜,不周之风忽至。” 唐 皎然 《浮云》诗之三:“浮云浮云,集於高舂。高舂濛濛,日夕之容。” 清 赵翼 《遣兴》诗之三:“折坂未登车倒退,游山正好日高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高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时间划分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高舂(gāo chōng)指日影西斜、接近黄昏的时段,相当于现代时间的戍时(约19:00-21:00)。这一说法源自《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日﹞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词源与文化背景

  1. 时间节点:古人将黄昏前的高舂与黄昏后的“下舂”对应,前者为日落后天色未完全昏暗的劳作时间,后者则天色已暗。
  2. 劳作关联:高诱注解《淮南子》时提到“民碓舂时也”,说明此时是百姓舂米(谷物脱壳)的时段,可能与农耕生活节奏有关。
  3. 文学引用:南朝梁王僧孺《为韦雍州致仕表》中“高舂之景一斜”等句,可见该词多用于诗文,带有古典意象。

常见误读

“高舂”是古代黄昏前后的时间代称,既反映农耕社会的劳作习惯,也承载了诗文中的时间意象。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区分其具体指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高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它有着特定的意思和用法。下面是对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简要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高舂》由两个部首组成:上面的部首是“高”(读音gāo),它有3个笔画;下面的部首是“舂”(读音chōng),它有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高舂》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我们可以找到《高舂》的不同形式。然而,在现代汉字书写中,通常使用简化字体。 例句: 1. 《高舂》这个词是指古代用于磨粮食的一种工具。 2. 小明正在使用《高舂》磨碎玉米。 组词: 一些与《高舂》相关的组词包括高台、高跟鞋、舂米等。 近义词: 一些与《高舂》近义的词语包括磨粉、研磨、碾碎等。 反义词: 《高舂》的反义词可以是不磨、不碾、不舂等。 希望这些简要介绍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