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麻纸的意思、白麻纸的详细解释
白麻纸的解释
用苘麻制造的纸。 唐 制,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及拜免将相等诏书都用白麻纸。因以指重要的诏书。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而已。”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翰林学士》:“凡詔书皆用黄麻纸,概由中书省颁布,惟翰林学士所撰以上各种詔书则用白麻纸。”亦省称“ 白麻 ”。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白麻云色腻,墨詔电光粗。”《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刘恭父席上》词:“万旅云屯看整暇,十眉环坐却娉婷。白麻早晚下天庭。” 清 钱谦益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诗之二:“紫阁虚传闻禁漏,白麻遽欲下 延英 。”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 麻纸的解释 一种大部分以黄麻为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详细解释用麻的纤维做成的纸。《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网络扩展解释
“白麻纸”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白麻纸是一种以苘麻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质地坚韧,颜色偏白,常用于书写或绘画。唐代起,它被赋予特殊政治意义,成为重要诏书的专用材料。
二、历史用途
在唐代制度中,白麻纸专用于翰林学士起草的重大诏书,包括:
- 赦免文书(赦书、德音);
- 册立皇后、太子(立后、建储);
- 重大军事决策(大诛讨);
- 高级官员任免(拜免将相)。
与之相对的黄麻纸则用于普通制敕文书,体现等级差异。
三、结构与特点
- 材质:苘麻纤维制成,质地较厚,色泽白净;
- 象征性:因空白无内容,后世衍生出“空洞无物”的比喻义,形容缺乏实质的言行。
四、文学与引申意义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写道:“白麻纸上书德音”,直接反映其作为诏书载体的功能。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也提及“独用白麻纸”的规制。
白麻纸既是古代造纸工艺的产物,也是唐代政治文书制度的象征,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隐喻。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麻纸(bái má zhǐ)是一种能够用来书写、绘画或包装等用途的纸张。它在拆分部首和笔画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白(bái)字的部首是疒(病部),它的笔画数为5;麻(má)字的部首是禾(禾部),它的笔画数为9;纸(zhǐ)字的部首是纟(细丝部),它的笔画数为6。
白麻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用来书写的纸张多是用麻织成的,因此称之为“麻纸”。后来,人们发现经过某些处理后的麻纸颜色较为洁白,于是将其称之为“白麻纸”。
在繁体字中,“白麻纸”可以写作“白麻紙”。繁体字的书写方式在传统文化中仍然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些人会更倾向于使用繁体字来书写“白麻纸”。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形可能存在一些变化,而且使用的笔画顺序也可能不同。然而,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
以下是一个例句:“我用白麻纸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这个例句表明了白麻纸作为书写工具的使用情况。
关于组词,与“白麻纸”相关的词汇有:纸张、书写、绘画、包装等。
与“白麻纸”近义的词汇有:麻纸、纸张等。
与“白麻纸”反义的词汇可能是:黑纸、彩纸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告诉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半面之交床贴传号雏鷇辍阂初役赐斧钺淬砺错到底呾逹大荒骆丢人访议分务海女鸿隙陂黄蒙蒙皇协军煎駡教正讦讪井底鼃吉特巴乐玩两箱敛积理气利矢吏饕偻步牦牛没巴臂縻络木罂孽风乾冈敲竹杠缺然入囊三辞煞拍慎容石湖仙十里鼻试习受代双蛇淑亮书録四通溲面条旨踢脚头嗌推后托慕顽癣帷幕文轴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