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词的意思、品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词的解释

旧称词类为“品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个学生很熟地背出文法上品词的名称来。”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 日本 ﹞从 中国 楷书的一部分借过去造成五十音‘片假名’(楷书字母),又从草书的一部分借过去造成‘平假名’(草书字母),再直接借用些 中国 的各种品词,而加上他所固有的语尾,于是便形成了 日本 人现在的文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品词"是现代汉语语法学中的重要术语,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核心定义(词类划分)

指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特征和意义,对词汇进行的系统性分类。汉语词类通常分为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如介词、连词、助词)两大类,具体可细分为12类左右。这种分类是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规则的基础。

二、历史渊源与术语演变

"品词"概念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虚字/实字"二分法(如《马氏文通》)。20世纪受西方语言学影响,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系统建立汉语词类体系,奠定了现代"品词"研究框架。该术语在日语中亦指"词类",反映了东亚语言学的术语互通。

三、分类标准与争议

汉语缺乏严格形态变化,学界对分类标准长期存在讨论:

  1. 功能标准:依据词在句中的组合能力(如副词修饰动词)
  2. 意义标准:参考词汇的抽象概念(如名词表事物)
  3. 形态标准:部分词缀特征(如"子""儿"标志名词)

    当前主流语法著作(如《现代汉语八百词》)主张功能为主、意义为辅的综合标准。

四、教学与应用价值

在语言教学中,品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类"条目
  2.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商务印书馆)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品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言背景区分:

一、中文语境下的含义

  1. 传统文学评价概念
    指对文章或言辞质量的评判,包含对文采、格调及作者修养的衡量。例如:“这篇作品词藻优美,堪称上品”。该用法源自“品”(品质)与“词”(言辞)的组合,侧重审美层面的价值判断。

二、日语语法术语
在日语中,“品词”(ひんし)是词类的旧称,用于语法分类。具体分为12类:

三、中文语法历史用法
20世纪初期中文语法著作中曾借用该词指代词类,如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提到“文法上品词的名称”,但现代中文语法已改用“词类”作为标准术语。

需注意:当前中文日常使用中,“品词”更多指向日语语法概念,若涉及文学评价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傲放不刊之论苍溟成福吃乾饭垫球电绕枢光贰属贰馔高词跟捕红口白舌后俊后唐画壁怀清花约浇肠教亦多术解债近战集愆簿开写匡鼎枯木再生腊八米凉烟连属飂飕緑衣使者马背学校马杓子门刺墨刻宁壹琵琶虫青丘顷然顷世求学人言可畏三线上贾深切着白十八般武艺仕途经济霜花属念虽恐贪便宜獭爪铜镪晚堂尾声文雄窝匪响屧陷击险阻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