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称词类为“品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个学生很熟地背出文法上品词的名称来。”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 日本 ﹞从 中国 楷书的一部分借过去造成五十音‘片假名’(楷书字母),又从草书的一部分借过去造成‘平假名’(草书字母),再直接借用些 中国 的各种品词,而加上他所固有的语尾,于是便形成了 日本 人现在的文字。”
“品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言背景区分:
一、中文语境下的含义
二、日语语法术语
在日语中,“品词”(ひんし)是词类的旧称,用于语法分类。具体分为12类:
三、中文语法历史用法
20世纪初期中文语法著作中曾借用该词指代词类,如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提到“文法上品词的名称”,但现代中文语法已改用“词类”作为标准术语。
需注意:当前中文日常使用中,“品词”更多指向日语语法概念,若涉及文学评价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品(pǐn)一词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它可以表示物品的种类、质量和价值等方面的特征。
“品”字由“口”和“升”两个部首组成,共有8个笔画。
“品”字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的《说文解字》。在繁体字中,“品”字的形状稍有变化,上方的“升”字被改为了“亲”。
在古代,品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品”字是由两个相同的“卜”字组成,形状类似于“印”,表示“印记”、“标记”之意。
1. 他对好酒很有品味。
2. 这家店出售各种高质量的品牌产品。
品牌、品质、品味、品评、品德
质量、特征、特点、属性
品贱、品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