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刚柔的意思、刚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刚柔的解释

(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

(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4).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刚柔”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刚”和“柔”两个单字组成,其含义丰富,既涉及物理属性,也包含哲学思想和人的性格特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思,并引用权威来源:

一、 基本含义

  1. 坚硬与柔软(物理属性): 指物体或材质的硬度和软度属性。
    • :这块木头刚柔适中,适合雕刻。
    • 来源:此释义为“刚”、“柔”二字本义的直接组合,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物理特性。详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刚”(坚硬)和“柔”(柔软)的单独释义。

二、 哲学与思想内涵(核心义项) 2. 阴阳哲学概念: 在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周易》)中,“刚柔”是宇宙间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根本属性或力量。

三、 人的性格与行为方式 3. 性格的坚强与温和: 指人的性格或处事态度中坚强果断与温和顺从两种特质。

四、 处事策略与方法 4. 手段的强硬与怀柔: 指在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或与人交往时,所采取的强硬直接或温和迂回的不同方法。

五、 总结 “刚柔”一词的核心在于表达两种对立统一属性的共存与互动。它既是描述物质世界的属性(硬与软),更是中国哲学中阐释宇宙规律(阴阳、动静)和指导人事行为(性格、策略)的重要范畴。理解“刚柔”的关键在于把握其“相济”(相互配合、补充)、“相推”(相互作用、转化)的辩证关系。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刚柔”是一个源自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内涵,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哲学层面的核心含义

  1. 阴阳对立统一
    刚柔被视为阴阳的具体表现,刚属阳、柔属阴,两者相互作用推动万物变化。如《易经》提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强调刚柔的动态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 昼夜交替象征
    古人以“刚”代指白昼的阳刚之气,万物坚挺;以“柔”象征夜晚的阴柔之态,万物柔顺,如《易·繫辞上》所述“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二、具体应用领域

  1. 自然与器物属性

    • 自然物中,“刚”指坚硬(如山石),“柔”指柔软(如水流)。
    • 地理学中,山体刚硬但作用柔顺(稳固高耸),水体柔顺但作用刚硬(流淌不息),体现刚柔互含的特性。
  2. 个人品格与行为

    • “刚”代表刚毅、果断,“柔”体现谦和、包容。理想人格强调刚柔并济,如刚强而不失温情,谦逊而不失原则。
  3. 社会治理与法律
    执政或执法时,“刚”指严厉手段,“柔”指宽宥政策,需根据情境调和二者,如《孙子》提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三、延伸思想与影响

“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智慧的典型体现,强调矛盾双方的互补与平衡。例如:


以上解析综合了哲学经典、地理文献及社会应用,如需更深入探讨某一方面,可参考《易经》《淮南子》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鱼百累邦墓被襆惝然阐悟赤凤赐官瘄子稻田衣点的电化教学耳坠子方国反裘伤皮飞鸿踏雪凤京服宠工程兵勾勒贵农贱商昊枢黑古笼冬哗鬨滉荡黄土包子画意诗情毁不危身讲事奬说矜荡鯨鯊金鲸溘溘刻苦耐劳扣捺牢什古子良莠不一憀戾磷乱栗然留夷满天南北挠骫敺世蓐恼散散落落山堂石奴屎诗耍大头水阴宿诺顽墨弯弯僞蚕无波污潴闲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