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珍藏。《西京杂记》卷四:“ 元后 在家,尝有白鷰衔白石,大如指,坠后绩筐中。后取之,石自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復还合,乃宝録焉。”《宋书·符瑞志上》:“餘散,帝宝録之,后征伐屡被伤,通中者数矣,以散傅之,无不立愈。”
(2).帝位。《陈书·世祖纪》:“﹝ 临川王 蒨 ﹞宜奉大宗,嗣膺宝録,使七庙有奉,兆民寧晏。”
宝録(同"宝箓")是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本义 "宝"指珍贵之物,"録"通"箓",《说文解字》释为"帝王受命之符",《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道教术语,特指记载天神信息的秘典。其构成符合汉字形声规律,"竹"部表载体材质,"录"部表记录功能。
二、宗教内涵 在道教体系中,宝録被视为沟通天人的媒介,如《云笈七签》记载:"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皆空洞自然之书,秘于九天灵都紫微宫",这类典籍包含符咒、修炼法门等内容,具有镇邪护生的神圣功能,常见于斋醮仪式。
三、文化衍伸 唐代起成为皇权象征物,《旧唐书·礼仪志》载玄宗时期"造金宝符箓,置坛祭祀",将道教符号转化为政权合法性的证明。宋代《宣和书谱》收录的多件帝王手书符箓,印证了其在政治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宝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ǎo lù(拼音),注音为ㄅㄠˇ ㄌㄨˋ,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珍贵的收藏或文献记录。
代指皇权或帝王之位。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详细用例,可参考《西京杂记》《陈书》等文献来源。
八书博物馆诚惶诚恐创歴初浅钓鱼车揲贯递角抵止东撙西节发露放射疗法肺金分圭附离扶苏个个宫官广州市海榷龢民红顶子坚悍渐悟交臂相失洁郎贶赐宽恕枯耘伤岁来日劳能陵岑栗罅麦光墨妆脑满肠肥偶题旁批批毛求疵凭临侨躆秋战曲阁群鸿戏海取势桡法日辔闪刀纸陕塞生死交圣笤神龙马壮神明市尺时候水柱殊趣托纸伪荆卿沃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