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意思、附子的详细解释
附子的解释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株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掌状,如艾。秋月开花,若僧鞋,俗称僧鞋菊。叶茎有毒,根尤剧,含乌6*头6*碱,性大热,味辛,可入药。对虚脱、水肿、霍乱等有疗效。《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附子》:“其母名曰乌头。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词语分解
- 附的解释 附 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捎带:“一男附书至”。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子的解释 子 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6*弹(刵 )。棋子儿。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附子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附子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解析:
一、来源与植物特征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其母根为乌头,子根附母根而生,故得名。植株高约1米,叶掌状深裂,秋日开紫碧色花,萼片呈帽状,形似僧鞋,故俗称"僧鞋菊"。
二、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主入心、肾、脾三经()
三、功效与应用
-
核心功效
- 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如休克、虚脱)、四肢厥冷()
- 补火助阳:改善阳虚证(阳痿宫冷、脾肾阳虚泄泻等)()
- 散寒止痛:治疗寒湿痹痛、心腹冷痛()
-
临床应用
现代多用于心力衰竭、慢性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四、毒性及使用注意
含乌头碱,毒性剧烈,需经炮制减毒。临床使用须严格遵循剂量(一般3-15g),且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
五、历史记载
最早见于《后汉书·霍谞传》,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述其"斩关夺将"之效,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追复元阳。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中医药资料,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子(fù zǐ)是指植物毛茛科植物附子的种子,它也是一种中药材。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土(tǔ)和孚(fú),共有11画。附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在繁体字中,附子的写法为附子。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中药材的名称,附子一直沿用至今。以下是附子的一些例句:
1. 附子是一味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2. 这个中药方子中有附子的配方。
3. 老中医说,附子能够起到暖胃的作用。
附子的组词可能有附子毒、附子煎剂、附子粉等。在中医药领域,附子可能与温附子、大附子等具有类似药效的中药材类似。相反的词汇可能是非附子、无附子等。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