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友的意思、畏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友的解释

[esteemed friend] 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

此书朝夕观之,使人若居严师畏友之间。——陆游《跋王深甫先生书简二》

详细解释

在道义上、德行上、学问上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 宋 陆游 《病起杂言》诗:“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龛》:“先生与余最善,每相见励以正身明道之词,坐谈终日不倦,实余之畏友也。” 冰心 《庄鸿的姊姊》:“我觉得她不但是我的爱姊,并且是我的畏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畏友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畏”与“友”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溯源

    “畏”本义指敬畏、畏惧,《说文解字》释为“恶也”,后引申为因德行崇高而产生的敬重感;“友”则指志同道合者。二者结合,“畏友”特指品德高尚、令人敬畏的朋友。这类朋友因其正直不阿的品格,常能规劝自身过失,如明代文学家苏浚在《鸡鸣偶记》中将友分为四类,其中“畏友”被定义为“道义相砥,过失相规”者。

  2. 词性特点

    该词为名词,作褒义使用,常见于书面语。例如清代王晫《今世说》记载:“(严沆)与人交,必为畏友”,强调交友时注重道德约束。

  3. 社会价值指向

    畏友不同于普通友人,其核心特征体现为两点:

    • 道德约束力:以道义为标准,敢于直言批评对方的错误;
    • 情感敬畏感:因其言行正直无私,使人既敬重又有所忌惮。

      此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以友辅仁”人际关系的推崇,如《论语》中“益者三友”思想与之呼应。

  4. 现代延伸意义

    当代语境下,该词可引申指在专业领域或品德修养上具有权威性,能促使他人进步的人际关系,例如学术研究中的严师益友,或职场中秉持原则的合作伙伴。

网络扩展解释

“畏友”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在道义、德行、学问上能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1. 品德端重,令人敬畏
    这类朋友因自身品行端正、学识深厚,使人在交往中自然产生敬意,甚至带有一丝“畏惧”。如陆游曾形容与畏友相处“若居严师畏友之间”。

  2. 互相规劝与促进
    明代学者苏浚提出,畏友的特点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即通过直言不讳的批评帮助对方进步。例如三国时期吕岱与徐原的故事:徐原常当面指出吕岱的过失,吕岱反而更敬重他。

与其他朋友的区别

文化意义

古人重视畏友的价值,认为他们是“求学的良伴”,能帮助个人修身明道。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称侯方域为“畏友”,突显其可敬可畏的特质。

总结

“畏友”并非因畏惧而结交的朋友,而是因品德、学识令人敬重,且能直言规过的良师益友。这类朋友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助力。

别人正在浏览...

百鸟朝凤卑官才誉曹事颤颤微微长途跋涉蝉连澄神离形臭氧层出乎春词锄耰词职鼎府氐宿冬华盹寐飞合飞快逢年风情月思敷条鞲扞骨牌凳函思祸因恶积结束粳粮精沐津关紧屯屯决力老成持重狸首楼桑里縻绠模山范水槃瓠披埽倩女轻闲杞宋无徵衢道驱翻曲录木繠宫山行海宿摄照守德受任泰壹镗鎝堂屋透彻外家拳无定据洿哗五马图纤道小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