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质的意思、附质的详细解释
附质的解释
犹委质。归附臣服。《三国志·蜀志·刘焉刘璋传论》“ 璋 才非人雄”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 曰:“ 张松 、 法正 ,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
词语分解
- 附的解释 附 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网络扩展解释
“附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附质”意为归附臣服,尤其指古代臣子通过特定仪式(如“委质”)表达对君主的效忠。该词强调依附与献礼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政治效忠关系。
二、出处与引证
出自《三国志·蜀志·刘焉刘璋传论》,裴松之注引晋代张璠的评论:“张松、法正,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此例中,“附质”指张松、法正归附刘备的行为,体现臣服之意。
三、结构与词义解析
- 附:依附、归顺。
- 质:通“贽”,指古代臣子初次拜见君主时所献礼物,象征效忠。
合为“附质”,即通过献礼仪式确立君臣关系,表达归顺臣服。
四、相关词语与扩展
- 近义词:委质、归附。
- 相关成语:策名委质(指官吏名登记在册,献礼效忠君主)。
“附质”多用于历史语境,描述古代政治效忠行为。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应用场景或延伸含义,可参考《三国志》及相关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质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附着在物体上的质料或物质。
我们来拆分一下部首和笔画。附质的部首是⻍(灬),它是由火(灬)加上月(⺆)组成的。附质一共有13个笔画。
关于附质的来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考证结果。不过根据研究,附质在古代文字中有出现,可能是隶书或篆书时期的字形。
附质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都是「附質」。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记载,附质在古代写作「附㝴」。
以下是一个例句:
这个装饰品是由金属附质而成的。
关于组词,可以构成附质的短语或词语有附质材料、附质层等。
附质的近义词是附着物、质地、物质等。
暂时没有找到与附质意思相反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