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伯的意思、四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伯的解释

(1).主四岳之官。《国语·周语下》:“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 韦昭 注:“一王谓 禹 ,四伯谓四岳也。为四岳伯,故称四伯。” 唐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又 郑 ( 郑玄 )云:‘四岳,四时之官,主四岳之事。’始 羲和 之时,主四岳者谓之四伯。”参见“ 四岳 ”。

(2). 晋 时大鸿胪 陈留 江泉 以能食为谷伯, 豫章 太守 史畴 以大肥为笨伯,散骑郎 高平 张嶷 以狡妄为猾伯, 羊聃 以狼戾为琐伯,人称四伯,以拟古之四凶。见《晋书·羊曼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四伯”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一、古代官职称谓

指主四岳之官,即掌管四方山岳的官员。该用法源自《国语·周语下》记载,其中“四伯”与“禹”并称为“一王四伯”,代表夏禹时期的四位重要官员(四岳伯)。唐代贾公彦在《周礼正义序》中也提到,四伯是掌管四时、四岳事务的职位。

二、晋代人物别称

指晋代四位被贬称为“四伯”的官员,因其品行类似上古“四凶”而得名:

  1. 谷伯:大鸿胪江泉(因贪食得名)
  2. 笨伯:豫章太守史畴(因体胖愚钝得名)
  3. 猾伯:散骑郎张嶷(因狡诈狂妄得名)
  4. 琐伯:羊聃(因暴戾严酷得名) 此说法出自《晋书·羊曼传》,四人被类比为“四凶”。

其他补充

现代语境中,“四伯”偶尔用于指同辈中排行第四的男性,但此用法较为罕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晋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四伯的意思

《四伯》可指古代礼制中的贵族封号,也可以用来形容四个兄弟中排行第四的那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四伯》的部首分别是「日」和「亻」,它一共有七画。

来源

《四伯》这个词的来源,最早出现在古代华夏的神话传说中。据《山海经》记载,四伯是指四位相貌迥异的神秘巨人,他们分别统领东、南、西、北四方。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对居高位者或某一组织的封号。

繁体

《四伯》的繁体字为「四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四伯」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写作「垐伯」或「士伯」,但现代常用的写法还是「四伯」。

例句

1. 在古代,四伯是拥有特权和权力的封号。

2. 他是四兄弟中的四伯,负责家族事务的管理。

组词

「四伯」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词语。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四大爷、四伯公、四家人、四嫂。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大伯、二伯、三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