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的意思、负薪的详细解释
负薪的解释
(1).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礼记·曲礼下》:“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唐 杜甫 《负薪行》:“十有八6*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与 潮儿 方自后山负薪以归。”
(2).指贫困的生活处境。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负薪,期与相毕。”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为探 秦臺 意,岂命余负薪。” 王琦 汇解:“今将西适 秦 地,必将有所遇合,岂令余穷困无聊,而至於负薪自给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后汉书·班固传上》:“採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李贤 注:“负薪,贱人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汉 所以彊者,躬行诚信,听諫纳贤,惠及负薪。”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负薪能谈王道,正谓 允从 辈耶?”
(4).古代士自称疾病的谦辞。《礼记·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 弘 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词语分解
- 负的解释 负 (負) ù 驮,背(坕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担任:担负。负责。负累(噄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负伤。负屈。 具有,享有:久负盛誉。 欠(钱):负债。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负数。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负电。负极。 违背,背弃:负心。负约。忘恩负义。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 薪的解释 薪 ī 柴火:薪苏(打柴割草)。薪尽火传(俷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负薪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负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字面含义:背负柴草
指从事砍柴、采集薪柴的劳动,常用于描述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
例:《礼记·曲礼下》中提到“长曰:‘能负薪矣’”,指孩子长大后能承担砍柴劳动。杜甫《负薪行》中“十有八九负薪归”也描绘了百姓背柴归家的场景。
2.引申含义:贫困的生活
比喻贫困潦倒的处境。
例:南朝鲍照《拜侍郎上疏》用“束菜负薪”形容清苦生活。
3.象征意义:地位低微
代指社会底层或身份卑微的人。
例:《后汉书·班固传》中“不逆负薪之议”,以“负薪”指代平民意见。
4.谦辞用法:自称疾病
古代士人自称有病的婉转说法,如“负薪之忧”“负薪之疾”。
例:韩愈在《复志赋》中以“负薪之疾”表达病痛。
使用场景与扩展
- 文学表达:多用于诗词、古文,如李贺诗句“岂命余负薪”。
- 成语关联:衍生出“负薪救火”(比喻方法错误)、“负薪之言”(指平民建议)等。
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用例和语义演变,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负薪》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背负着木材或柴草等伐木工人的农人。该词的拆分部首是贝和艹,其中贝是指贝壳,艹是指草字底部的部首。根据笔画计算,该字共有13画。
《负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农耕社会,那时农民们需要将伐来的木材或采集的柴草背回家中使用。这些木材和柴草的背负工作通常由农人自己完成,因此他们被称为《负薪》。
关于繁体字,《负薪》可以写作「負薪」。在历史上,由于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字形的变化,一些汉字在不同地区或历史时期的书写方式存在差异。
古时候,《负薪》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该字的字形是由部首贝和艹组成,贝写作贝壳的形状,艹写得与现代稍微不同。这是因为在演变过程中,字形会发生变化。
以下是几个使用《负薪》的例句:
1. 他是一个节俭的农人,每天负薪劳作。
2. 这座村庄以前是以伐木为生的负薪人家聚居地。
3. 在古代社会,负薪的农民都过着艰苦的生活。
一些与《负薪》相关的词语包括:伐木工人、背柴者、搬运工。这些词语都指代从事背负木材或柴草等劳动的人。
正义词可以是:放下木材、解脱负草。这些词语表示背负木材或柴草等劳动结束的状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