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薪的意思、負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薪的解釋

(1).背負柴草。謂從事樵采之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唐 杜甫 《負薪行》:“十有八6*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餘與 潮兒 方自後山負薪以歸。”

(2).指貧困的生活處境。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負薪,期與相畢。” 唐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為探 秦臺 意,豈命餘負薪。” 王琦 彙解:“今将西適 秦 地,必将有所遇合,豈令餘窮困無聊,而至於負薪自給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李賢 注:“負薪,賤人也。”《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漢 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 宋 蘇轼 《東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負薪能談王道,正謂 允從 輩耶?”

(4).古代士自稱疾病的謙辭。《禮記·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 弘 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負薪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負薪”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背負柴草”,常見于古代文獻及典故中,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基本詞義

    “負”即背負、承擔,“薪”指柴草。字面意義為“背負柴火”,多描述樵夫勞作場景。例如《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背負柴草,謂樵采之行”。

  2. 典故與引申義

    該詞常被用于表達謙遜或自謙的态度。如《禮記·曲禮下》記載“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以“負薪”代指平民身份;《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栾武子将上軍,士渥濁佐之,使彘恭子将新軍,曰:‘吾聞緻師者,禦靡旌,摩壘而還。’對曰:‘臣負薪之疾,請五日。’”則以“負薪”比喻能力不足的謙辭。

  3. 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學中,“負薪”被賦予隱逸、清貧的意象。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後人以“負薪之歎”形容未遇時的困頓。唐代詩人王維《漆園》中“古人非傲吏,自阙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亦暗含此意。

  4. 現代語用

    現代漢語中“負薪”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如“負薪救火”(比喻用錯誤方法解決問題)、“負薪之言”(謙稱自己的意見),其語體色彩莊重,常見于學術著作及曆史類文本。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禮記譯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網絡擴展解釋

“負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背負柴草

指從事砍柴、采集薪柴的勞動,常用于描述底層民衆的艱辛生活。
例:《禮記·曲禮下》中提到“長曰:‘能負薪矣’”,指孩子長大後能承擔砍柴勞動。杜甫《負薪行》中“十有八九負薪歸”也描繪了百姓背柴歸家的場景。


2.引申含義:貧困的生活

比喻貧困潦倒的處境。
例:南朝鮑照《拜侍郎上疏》用“束菜負薪”形容清苦生活。


3.象征意義:地位低微

代指社會底層或身份卑微的人。
例:《後漢書·班固傳》中“不逆負薪之議”,以“負薪”指代平民意見。


4.謙辭用法:自稱疾病

古代士人自稱有病的婉轉說法,如“負薪之憂”“負薪之疾”。
例:韓愈在《複志賦》中以“負薪之疾”表達病痛。


使用場景與擴展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用例和語義演變,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拌嘴冰谿采伐殘臈長往遠引赤闆赤蛾崇敬疇類從母邨甿大腦炎燈煤藩鎮焚輪祓社怪嚴孤亢海術酣态狠虐荷重互體監房講益見氣撿洋撈簡查賤值鲛淚鸠民鸠占快婿連質連總寥亮鹿布茫洋眠芊木鶴難以置信南真撓渎偏懷疋丢撲答暴浣起合羣羣人選日積月累尚且誓刃説好嫌歹台尚特然魏王池委劄詳議小蟾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