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薪的意思、負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薪的解釋

(1).背負柴草。謂從事樵采之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唐 杜甫 《負薪行》:“十有八6*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餘與 潮兒 方自後山負薪以歸。”

(2).指貧困的生活處境。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負薪,期與相畢。” 唐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為探 秦臺 意,豈命餘負薪。” 王琦 彙解:“今将西適 秦 地,必将有所遇合,豈令餘窮困無聊,而至於負薪自給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李賢 注:“負薪,賤人也。”《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漢 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 宋 蘇轼 《東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負薪能談王道,正謂 允從 輩耶?”

(4).古代士自稱疾病的謙辭。《禮記·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 弘 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負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負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背負柴草

指從事砍柴、采集薪柴的勞動,常用于描述底層民衆的艱辛生活。
例:《禮記·曲禮下》中提到“長曰:‘能負薪矣’”,指孩子長大後能承擔砍柴勞動。杜甫《負薪行》中“十有八九負薪歸”也描繪了百姓背柴歸家的場景。


2.引申含義:貧困的生活

比喻貧困潦倒的處境。
例:南朝鮑照《拜侍郎上疏》用“束菜負薪”形容清苦生活。


3.象征意義:地位低微

代指社會底層或身份卑微的人。
例:《後漢書·班固傳》中“不逆負薪之議”,以“負薪”指代平民意見。


4.謙辭用法:自稱疾病

古代士人自稱有病的婉轉說法,如“負薪之憂”“負薪之疾”。
例:韓愈在《複志賦》中以“負薪之疾”表達病痛。


使用場景與擴展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用例和語義演變,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背負着木材或柴草等伐木工人的農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和艹,其中貝是指貝殼,艹是指草字底部的部首。根據筆畫計算,該字共有13畫。 《負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農耕社會,那時農民們需要将伐來的木材或采集的柴草背回家中使用。這些木材和柴草的背負工作通常由農人自己完成,因此他們被稱為《負薪》。 關于繁體字,《負薪》可以寫作「負薪」。在曆史上,由于古代文字的演變和字形的變化,一些漢字在不同地區或曆史時期的書寫方式存在差異。 古時候,《負薪》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該字的字形是由部首貝和艹組成,貝寫作貝殼的形狀,艹寫得與現代稍微不同。這是因為在演變過程中,字形會發生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負薪》的例句: 1. 他是一個節儉的農人,每天負薪勞作。 2. 這座村莊以前是以伐木為生的負薪人家聚居地。 3. 在古代社會,負薪的農民都過着艱苦的生活。 一些與《負薪》相關的詞語包括:伐木工人、背柴者、搬運工。這些詞語都指代從事背負木材或柴草等勞動的人。 正義詞可以是:放下木材、解脫負草。這些詞語表示背負木材或柴草等勞動結束的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