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称“足利幕府”。日本第二个封建军事政权。1338年原镰仓幕府部将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建立第二个幕府政权。室町幕府时期,将军权力削弱,1467年后各地诸侯争雄,进入战国时代。1573年被织田信长推翻。
室町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继镰仓幕府之后、江户幕府之前的第二个武家政権,存续时间为1336年至1573年。其名称源于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室町建立的官邸"花之御所",该建筑因庭院种植大量花卉而得名"室町殿"(来源:《日本历史大辞典》,小学馆)。
从政权结构分析,室町幕府实行"守护-地头"二元统治体系。将军通过任命"守护大名"统辖各国军政,设立"管领"作为最高行政官职,重要职位由细川、斯波、畠山三大氏族轮流担任(来源:《岩波日本史》,岩波书店)。经济层面推行"半済法",将庄园年贡的一半分配给武士集团,这种军粮征收制度成为战国时期兵农分离的先兆。
文化领域形成两大代表性风格:14世纪末的北山文化以金阁寺为代表,体现武家与公家文化的融合;15世纪中期的东山文化则通过银阁寺展现禅宗美学,促成能乐、茶道、枯山水庭园等日本独特艺术形式的发展(来源:《日本文化史》,东京大学出版社)。该时期明日贸易兴盛,足利义满获明朝"日本国王"封号,大量唐物输入促进手工业技术进步。
政权后期因"应仁之乱"(1467-1477年)陷入分裂,各地守护大名演变为战国大名,最终1573年织田信长流放末代将军足利义昭,标志室町幕府正式灭亡。这段"下剋上"时代的社会变动,为江户幕府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历史教训(来源:《日本中世史研究》,吉川弘文馆)。
室町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武家政权,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解释:
室町幕府(1336-1573年)又称足利幕府,由足利尊氏建立,因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将幕府迁至京都室町得名。作为继镰仓幕府后的第二个武家政权,其统治时期分为南北朝对立(1336-1392)和统一政权两个阶段。
权力结构
仿效镰仓幕府设立政所、侍所、问注所,核心机构"评定众"由三大家族(细川、斯波、畠山)轮流担任管领辅佐将军。这种"三管四职"制度后期成为权力斗争根源。
统治特点
将军权威相对薄弱,依赖地方守护大名维持统治。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1368-1394)通过与明朝贸易和文化建设达到鼎盛,但后期因应仁之乱(1467年)导致全国陷入战国混战。
该时期见证了日本封建制度衰落,地方大名势力崛起,同时在经济文化领域取得发展:与中国明朝的勘合贸易繁荣,能乐、书院造建筑等艺术形式兴起。成语"室町幕府"常被借喻衰落的政权体系。
注:完整历史脉络可参考日本南北朝至战国时代相关研究文献。
遨乐百喙如一迸落璧海补阙灯檠陈弊乘危冲扫踹落樗鸡麤密怠厌灯红酒绿鼎亨冬防东张西觑对调封子纷冗妇翁附学生腐忠光线官书官舟古风规图归兴古籍海啸筕筜函翰鹘囵假继劫恐镜里观花金羁捐纳聚变反应剧协琅琊帘窥壁听脟圈临春轮王民业凝意慓鸷铺谋锹掘期思汝南评赏恋烧焰儿酸乳停絶托醉土壤地带性微声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