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扑的意思、讨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扑的解释

讨伐扑灭。《魏书·夏侯道迁传》:“臣即遣军主 江悦之 率诸军主 席灵坦 、 庞树 等领义勇应时讨扑。” 宋 胡宿 《胡稹可供备库副使制》:“属小丑之跳梁,提支兵而讨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扑"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复合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是征讨、讨伐并击灭,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讨(討):
    • 本义:声讨、谴责。《说文解字·言部》:"讨,治也。从言、寸。" 段玉裁注:"发其纷纠而治之曰讨。" 引申为出兵征伐。
    • 古代用例:《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指追究诛杀。
  2. 扑(撲):
    • 本义:击打。《广雅·释诂三》:"扑,击也。" 引申为扑灭、歼灭。
    • 古代用例:《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二、复合词"讨扑"释义

三、古籍文献用例

  1. 《资治通鉴·唐纪》:

    "诏发诸道兵讨扑之。"

    (释义:皇帝下诏调集各地军队征伐并歼灭叛军。)

  2. 《宋史·兵志》:

    "盗起淮南,遣将讨扑。"

    (释义:淮南出现盗匪,朝廷派遣将领率兵剿灭。)

四、语义演变与消亡原因

"讨扑"属文言军事用语,随着白话文发展逐渐被"讨伐""剿灭""平定"等词替代。其消亡原因包括:

  1. 单音节词双音化:如"讨"演变为"讨伐","扑"被"扑灭"替代;
  2. 语义分工细化:现代汉语用不同词汇区分"出兵"(征讨)与"歼灭"(剿灭)两个动作。

参考文献与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收录古汉语词汇释义权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版)

    专注古代汉语词汇的规范释义,高校推荐工具书。

  3. 《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点校本)

    编年体史书典范,保留大量军事行动原始表述。

  4.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分析"讨""扑"字源的核心文献。

提示:因"讨扑"属生僻古语,建议研究具体文献时结合上下文理解。现代写作中推荐使用"剿灭""平定"等替代词。

网络扩展解释

“讨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ǎo pū,其核心含义为讨伐扑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军事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及补充信息:


基本释义

组合义:通过武力手段讨伐并彻底消灭目标,常用于描述古代军事行动或镇压叛乱。


使用场景与文献例证

  1. 军事镇压
    例如《魏书·夏侯道迁传》记载:“臣即遣军主江悦之率诸军主……领义勇应时讨扑。”,指派遣军队镇压叛乱。
  2. 平息动乱
    宋代胡宿的《胡稹可供备库副使制》提到:“属小丑之跳梁,提支兵而讨扑。”,意为平定小规模叛乱。

词义辨析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讨”与“扑”的单独释义,可参考《新华字典》对“扑”的详细注解(如击打、冲灭等动作)。

别人正在浏览...

本位货币不羁之民不韵趁伴齿牙馀惠出教醇固词宗倒休德业低气抖瑟翻录飞速分金掰两负物杠枱弓人关相黑铅黄碘渐化艰险教军惊皇京解之才静婉劲质居孀开麦拉旷年老天拔地两极料敌制胜立报离间陵风六钱六玺论决蛮横马入华山儜劣皮冠僻近跷踦怯候鼽窒商队赏豫山芋士友绾握详交庠生乡土向晩贤知效死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