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箭靶的黑心。《南史·柳恽传》:“﹝ 柳惲 ﹞尝与 琅邪 王瞻 博射,嫌其皮濶,乃摘梅帖乌珠之上,发必命中,观者惊骇。”
(2).黑眼珠。《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缝裂,乌珠迸出。”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战兢兢遍体寒毛乍,呆邓邓两眼乌珠咤。”
(3). 西夏 君主称号,意为首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且贼于其种落自尊大久矣,向者求请,但欲自称乌珠之号,当国者虑害不深,吝此虚名,遂成实祸。”
“乌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箭靶的黑心
指古代射箭时箭靶的中心黑色区域。例如《南史·柳恽传》记载,柳恽曾将梅枝贴在乌珠上射箭,百发百中。
黑眼珠
即眼球中的黑色部分,常见于文学描写。如《水浒传》第三回描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乌珠迸出”。中医典籍《证治准绳·杂病》中,“乌珠”也指黑睛(角膜),属肝经,具有保护瞳神的作用。
西夏君主称号
西夏政权中,“乌珠”意为首领或君主,多见于历史文献。例如《续资治通鉴》提到西夏君主自称“乌珠”引发政治争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医学解析,可参考《南史》《水浒传》及中医典籍《证治准绳》。
乌珠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黑色珠宝或宝石。下面将对乌珠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乌珠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王”部和“玉”部。其中,“王”部通常位于上面,表示“玉”的形状,而“玉”部则位于下面,表示“玉”的材质。根据汉字书写规则,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乌珠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大雅·泮水》:“乌其鸟之飞戾,亿其虫之先蛴。”其中,“乌”指的就是黑色;而 “珠”则代表宝石。因此,乌珠就是黑色的宝石。在繁体字中,乌珠的写法保持不变。
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乌”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它的形状是一个略带曲线的正方形,因此可以看出它与现在写法的区别。
1. 她佩戴着一串乌珠项链,非常优雅。
2. 这个乌珠宝石是我从国外带回来的纪念品。
乌珠可以通过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语,例如:
1. 乌珠翡翠
2. 乌珠手链
3. 乌珠耳环
与乌珠意思相近的词语有“黑珠”、“玄珠”。
与乌珠意思相反的词语是“白玉”或“明珠”,它们指的是白色的宝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