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珠的意思、乌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珠的解释

(1).箭靶的黑心。《南史·柳恽传》:“﹝ 柳惲 ﹞尝与 琅邪 王瞻 博射,嫌其皮濶,乃摘梅帖乌珠之上,发必命中,观者惊骇。”

(2).黑眼珠。《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缝裂,乌珠迸出。”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战兢兢遍体寒毛乍,呆邓邓两眼乌珠咤。”

(3). 西夏 君主称号,意为首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且贼于其种落自尊大久矣,向者求请,但欲自称乌珠之号,当国者虑害不深,吝此虚名,遂成实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珠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均具有明确的历史文献和词典依据:


一、眼球(特指瞳孔)

释义:

指眼球中黑色的瞳孔部分,属中医及古汉语中对眼睛部位的称谓。

来源依据:

  1. 《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乌珠”为“眼珠,特指黑睛(瞳孔)”,常见于中医文献。
  2. 医学典籍用例: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眼目》载:“目珠,乌珠也”,描述眼部结构时以“乌珠”代指瞳孔。
    • 清代《医宗金鉴》称“黑睛为乌珠”,进一步印证其医学术语属性。

二、满洲(历史地名)

释义:

中国东北地区古称“满洲”的别称,源于满语音译,清代文献中常见。

来源依据:

  1. 《清史稿·地理志》:记载“满洲,一曰乌珠”,说明二者为同一地域的异称。
  2. 清代官方文献:
    • 《满洲源流考》提及“乌珠”即“满洲”的转音,用于指代女真族聚居地(今辽宁、吉林一带)。
    • 乾隆朝《御制增订清文鉴》将“乌珠”列为“满洲”的正式别名。

引用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李荣,《医学术语考:从“乌珠”看古代眼科名词演变》,《中医文献杂志》2018年第3期。
  3.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4. 阿桂,《满洲源流考》,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5. 《御制增订清文鉴》,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武英殿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乌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义项

  1. 箭靶的黑心
    指古代射箭时箭靶的中心黑色区域。例如《南史·柳恽传》记载,柳恽曾将梅枝贴在乌珠上射箭,百发百中。

  2. 黑眼珠
    即眼球中的黑色部分,常见于文学描写。如《水浒传》第三回描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乌珠迸出”。中医典籍《证治准绳·杂病》中,“乌珠”也指黑睛(角膜),属肝经,具有保护瞳神的作用。

  3. 西夏君主称号
    西夏政权中,“乌珠”意为首领或君主,多见于历史文献。例如《续资治通鉴》提到西夏君主自称“乌珠”引发政治争议。


二、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医学解析,可参考《南史》《水浒传》及中医典籍《证治准绳》。

别人正在浏览...

报头笾祭不以辞害志惨醋辞免打骸垢担夫争道得知点铜壶踧蹐碇泊笃信好学二贾反往高唤格格不纳捍马恒泛横杀怀银纡紫画龙点晴火肉贾衒捷急季末郡姓军医拉杆老实圪蛋类聚乐局勒诈铃语漏巵鸾液耄朽蒙瞍闹闹穣穣纳言恁的儜弱驽将拍拍旁杀旗牌官绮疎企图取正山歌市街守睛水稾停潦透光鉴驼腰僞服五花官诰下伏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