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纳的意思、格纳的详细解释
格纳的解释
宋 代 海南 按商船大小定税金多寡的名目。《宋史·食货志下八》:“ 海南 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其法分三等,有所较无几,而输钱多寡十倍。”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格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进行区分:
一、古代税收制度(主流含义)
指宋代海南地区根据商船尺寸划分的税收等级制度,出自《宋史·食货志》。具体表现为:
- 计税标准:以船舶丈尺(尺寸)为计税依据,而非货物价值。
- 等级划分:分三等税率,不同等级税额差距可达十倍。
- 实施背景:反映宋代对海上贸易的规范化管理,属于特殊的地方税制。
二、成语用法(较少见)
少数现代词典中标注为形容词,形容“才能或学问深奥高超”。但需注意:
- 该用法缺乏古籍用例支撑,可能与“格物致知”等词混淆。
- 实际文献中出现的“格纳”多指向税收含义(如瓦格纳为作曲家姓氏,非成语用例)。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场景中,优先采用税收制度的释义;若遇现代语境中的成语用法,需结合具体上下文谨慎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纳(gē nà)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表示多个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格:木(mù)字旁,5画
纳:纟(sī)字旁,6画
来源:
格纳一词源自古代汉字,古代的写法是“穀納”。它的两个字形都有自己的意义,具体解释如下:
- 格:指谷物收获后用来存放的容器,也可以指农田的划分。
- 纳:指把东西收藏起来或收集起来。
繁体:
格纳的繁体字为「穀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使用的汉字写法不同于现代字形。比如,在古代的写法中,格纳的字形为「穀納」,与现代字形稍有差异,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农民们正在把庄稼收割,然后将谷物放进格纳里保存起来。
2. 公司决定纳入这位优秀员工的提议,以改善工作环境。
组词:
一些以「格纳」为组词的词汇包括:格纳神木、格纳山、格纳染料等。
近义词:
与「格纳」意思相近的词汇有:收纳、存放、储存等。
反义词:
与「格纳」意思相反的词汇有:取出、放出、释放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白炽灯猋风表壮不如里壮哺鞠策效重根打点倒装大盈库独向垩室方所丰絜锋线冯子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感叹宫辟轱轱辘辘翰翮和利鸿钟忽薄靧面货贾讲是说非轿夫齎材济民进口税九宫口象凉月买舟漫戾迷漫木觚篷舟青墪七夕取保上菓擅恣示俭十朋之龟庶隶塌翅台制体量铜梗屯备万年无疆无际可寻向壁虚构象房详扣见世报狭束下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