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济民的意思、济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济民的解释

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毛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责其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元 许衡 《训子》诗:“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1. 出处:源自《尚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毛传注解称“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 核心含义:指“救助百姓”或“帮助民众渡过危难”,强调通过行动或政策改善民生。例如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备阙》中提到“匠世济民之勋”,元代许衡的《训子》诗中也提到“身在朝廷思济民”。

二、结构与发音

三、历史与文学用例

  1. 古代文献:除《尚书》外,《抱朴子》等典籍多次引用,强调士人应以济民为己任。
  2. 诗词引用:元代许衡的“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体现了儒家“济世安民”的理念。

四、现代应用

五、关联扩展

总结来看,“济民”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责任与道德实践的重视,词义从古至今保持高度一致性,多用于强调对民众福祉的关怀与行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济民

济民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救助人民,帮助人民。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济”和“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济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8;民的部首是白,笔画数为5。

来源

济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篇中,意指救助困苦百姓,使人民得到帮助和关怀。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互助、公益事业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繁体

在繁体中文中,济民的写法为「濟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济的写法为「脊」,民的写法为「住」。这种写法在古代用于表示救济民众的义务。

例句

1.他长期从事慈善事业,致力于济民救贫。

2.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来济民救困。

组词

济民救助、济民扶贫、济民事业

近义词

救助、帮助、资助

反义词

伤害、虐待、罪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