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的意思、济民的详细解释
济民的解释
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毛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责其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元 许衡 《训子》诗:“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词语分解
- 济的解释 济 (濟) ì 渡,过河:同舟共济。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补益:无济于事。 济 (濟) ǐ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濟) 笔画数:;
- 民的解释 民 í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
网络扩展解释
“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 出处:源自《尚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毛传注解称“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 核心含义:指“救助百姓”或“帮助民众渡过危难”,强调通过行动或政策改善民生。例如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备阙》中提到“匠世济民之勋”,元代许衡的《训子》诗中也提到“身在朝廷思济民”。
二、结构与发音
- 发音:拼音为jì mín(“济”读第四声,“民”读第二声)。
- 字形结构:
- “济”为左右结构,本义为渡河,引申为救助(如“救济”“周济”);
- “民”为独体结构,指百姓或特定群体(如“农民”“藏民”)。
三、历史与文学用例
- 古代文献:除《尚书》外,《抱朴子》等典籍多次引用,强调士人应以济民为己任。
- 诗词引用:元代许衡的“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体现了儒家“济世安民”的理念。
四、现代应用
- 现代语境:多用于表达政府或个人的公益行为,例如“扶贫济民”“济民政策”。
- 网络解释:部分资料将“济民”简化为“救助百姓”的同义词,但需注意其古典语义的庄重性。
五、关联扩展
总结来看,“济民”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责任与道德实践的重视,词义从古至今保持高度一致性,多用于强调对民众福祉的关怀与行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济民
济民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救助人民,帮助人民。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济”和“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济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8;民的部首是白,笔画数为5。
来源
济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篇中,意指救助困苦百姓,使人民得到帮助和关怀。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互助、公益事业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繁体
在繁体中文中,济民的写法为「濟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济的写法为「脊」,民的写法为「住」。这种写法在古代用于表示救济民众的义务。
例句
1.他长期从事慈善事业,致力于济民救贫。
2.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来济民救困。
组词
济民救助、济民扶贫、济民事业
近义词
救助、帮助、资助
反义词
伤害、虐待、罪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